解决就业丰富生活 江西余干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新魅力

来源: 看看新闻网网
2024-06-17 02:37:08

  中新网江西余干6月16日电 (吴鹏泉 叶伟)制作琴杆、打磨琴筒、去脂蒙皮……仲夏时节,在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民族乐器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匠师傅们在操作台前忙碌着,桌上整齐摆放了各种各样的乐器组件。

  “我们制作的是‘干胡’,属于二胡的一种。”该公司董事长张仕先介绍说,“干胡”制作严谨,部件大到琴筒、琴杆,小到弦轴、琴码,都要精琢细磨,“你看,师傅们一手端着刨子在刨,其实另一个手还要不停转动木头,这样才能保证琴杆每一寸都光滑、平整,出音才能精准。”

  历经数十载发展,上述公司产品已扩展至14大类200多个品种,年产规模可达3000多万元,解决就业岗位50余个。2023年,当地官方将“余干民族乐器制作技艺”申报成为上饶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孩子在上幼儿园,每天需要接送,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该乐器公司员工程亚婷说,公司有些岗位是专门为“宝妈”设置的,工作无需打卡,方便照顾家庭和接送小孩。

  地处鄱阳湖畔的余干,是江西18个古县之一,素有“江南名郡”之美誉。近年来,江西余干依托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加强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新魅力。

  一把剪刀、一张纸,手指翻转间,一幅幅图案惟妙惟肖,一个个人物呼之欲出。近日,在余干县文化馆,一场以“传承非遗剪纸艺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剪纸培训活动开展。

  活动中,剪纸艺师、余干县知联会理事何霞青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小朋友们讲解了剪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介绍了图案的设计、选择、折叠和裁剪技巧等。

  “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不仅能学习剪纸这门艺术,更能领略文化艺术之美,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带着孩子一起参加剪纸培训活动的当地民众吴细姣如是说。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重大。”余干县文广新旅局局长、九三学社余干支委会主委蔡美芳说,该县将不断探索“非遗+发展”新路径,持续焕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魅力。(完)

  除了攀枝花,很多地方近来陆续出台政策,通过现金补贴等形式鼓励生育。今年1月,广东省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就《深圳市育儿补贴管理办法》征求意见,初步拟定按照差异化递进式对市民发放育儿补贴,一孩家庭累计可领7500元,二孩家庭累计可领1.1万元,三孩家庭累计可领1.9万元。山东省济南市今年1月印发的《济南市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对本市202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二孩、三孩家庭,每孩每月发放600元育儿补贴,对其中的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人员及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生育妇女每月加发200元育儿生活补贴,直至孩子3周岁。

  李晓的工作薪资高,但比较繁忙,她不得不辞去工作,专心在家照顾孩子。磕磕碰碰间,李晓终于找到了合适的阿姨,经济压力随之而来,“每月阿姨和小时工的工资得1.5万元。”李晓摇了摇头,“我得再上班赚钱。”

<strong>  他们走近单亲家庭填补“父亲”角色</strong>

  福州

  <strong>在新征程上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之八</strong>

  2020年,当地政府和广东支援广西的粤桂帮扶工作队扶持村民修建了集中供水点和水柜,通过在多雨季节存储雨水,让饮水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但是,在七百弄鸡有了一定的养殖规模以后,缺水问题再次凸现。

郭哲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