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高考作文:贴近当下,题目非常简单直接

来源: 百度新闻搜索
2024-06-08 23:24:15

  中新网北京6月7日电(袁秀月 张钰惠)2024年高考7日拉开帷幕,高考作文再次引发网友关注和讨论,如人工智能、高考作文紧跟时事等关键词登上网络热搜。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对中新网记者表示,今年的高考作文试卷强化了对学习能力的考查,贴近当下、贴近学生,同时题目大道至简,作文试题是他看到的最简洁的,但试题对思维的要求却是比较高的,能够区分出来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

  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共6道,其中,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制的语文作文试题共3道。

  在陈志文看来,今年的语文试卷有六个特点。一是强调立德树人。有显性的,比如新课标I卷信息类文本阅读《论持久战》和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阅读“海洋命运共同体”,都是对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的体现;也有隐性的,比如全国甲卷的文言文阅读“三国之主各能用”,与二十大报告所讲的“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是相通的。

  他表示,三张试卷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比较全面的体现。三道作文题中有两道涉及科技,显然是在回应做好青少年科学教育的加法。

  二是,强调思辨能力。陈志文认为,这也是近几年命题一直在坚持做的。

  比如新课标I卷的作文“答案和问题”,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张力的话题,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给我们带来各种机会,解决了很多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新问题。人工智能发展临界点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他认为,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而新课标II卷的作文“抵达未知之境”,则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充分调动想象力。

  三是,强化了对学习能力的考查。

  陈志文认为,语文是基础学科,语文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不能替代。语文不能只考文学,而是考查学生是不是能读懂会表达。今年阅读使用了很多非文学类的素材,尤其是科技类的,紧扣当下的形势和环境,体现了对科技诉求的强化,这是从语文能力作为基本学习能力的角度去考查。

  在他看来,语文不是文学,这是需要明确的,未来孩子们需要当科学家、工程师、医生等,当文学家的少之又少,我们不能把语文等同于文学。语言文字最重要的是表达,不是文学艺术,那是少数人的事情。

  四是,非常贴近当下、贴近学生。除了人工智能,今年的高考作文 试题还涉及航天、微信朋友圈等。

  陈志文认为,试题中考了“探月”,这恰恰是最近几天的新闻热点。全国甲卷的作文“真正的相遇”,主要是谈人和人交往过程中,婉转与直接、坦诚的关系问题,特别切合现在年轻人,他们需要结合自己的交流习惯想一想。在他看来,这样的试题是会打动年轻人的。

  五是,题目大道至简,提问非常简单直接。各个模块的试题设问都没有绕弯儿,比较直白,学生在审题上不用花费太多时间。

  “今年的作文试题是我看到的最简洁的。全国甲卷48个字,新课标I卷只有44个字。给出的材料都是直接点题,学生不会发生理解偏差,更不会跑题。”陈志文说,虽然用字少,但试题对思维的要求却是比较高的,能够区分出来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

  “我很喜欢新课标I卷的作文‘答案和问题’,充满了张力,开放性又强,学生可以写议论文,也可以写小说,每个还都有发挥的余地。”

  六是,试题的开放性很高,答案是多元的。

  陈志文表示,多道试题都不再提供唯一的标准答案,而是通过给出多个答案示例的方式,留给学生更多发挥的空间。只要学生回答得有道理,就可以拿到相应的分数。有的试题参考答案给出了三点,但学生只要回答出来两点,就意味着能力水平达到了考试的要求,就可以拿到满分,这是对语文学科规律的尊重。(完)

  在去年乌克兰危机升级以后,当俄军越境进入乌克兰作战,俄乌也曾谈判过。但从不久之前各方包括中方披露的信息看,去年4月,当俄乌接近达成停火协议的时候,背后拱火者不答应。造成乌克兰不得不撕毁停火协议。

  泽连斯基第一时间在社交媒体发声,称通话“长时间、很有意义”,而且用了中英文与乌克兰等多语种,显然是非常满意通话的内容与成果。我个人认为,乌克兰总统最期待最在意的,是中国元首的这一强调: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乌关系的政治基础。我也注意到,不少境外媒体都将这句话做进了标题。但要指出的是,这实际是大国外交的一贯立场,中国元首昨天也在通话中谈到此前相继提出的“四个应该”、“四个共同”和“三点思考”等等,其中“四个应该”的第一条,正是“各国主权、领土完整都应得到尊重”。俄乌危机爆发已经一年多,乌克兰方面的最大诉求与目标,正是自身的主权与领土完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世界动荡变革加速演进之际,如果在事关中乌双边关系政治基础的认知与判断上,时不时会有一些杂音、误判乃至糊涂认识,中国元首昨天的再次强调,确实收到了一锤定音的效果,也确实让通话对象吃下了定心丸。 

  此前,欧美西方一些居心叵测的政客和舆论企图把中国拖入乌克兰危机的浑水,并抹黑攻击中方的中立立场。但中方多次强调,中国不是乌克兰危机的制造者,也不是当事方。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负责任大国,我们既不会隔岸观火,也不会拱火浇油,更不干趁机牟利的事。中方所作所为光明正大。对话谈判是唯一可行的出路。

  基础研究当下的根本困境,实质上指向经费分配结构问题。专家指出,基础研究的典型特点是基础性、长期性和难以预测性。对需要“十年磨一剑”的基础研究而言,这种以竞争性项目为中心的支持模式会造成科研人员浮躁之风盛行,功利主义导向,在选题上更看重能否在短期内出成果,使得基础研究有限的经费并没有流向真正重要的原创性研究上,经费投入产出效益不高。“这样的模式并不十分适合基础科学研究,科研人员要耐得住寂寞,沉下心来持之以恒地探索。”庄辞说。

  选择“中方干涉加内政”作为炒作点,并不偶然,这是美西方散播“中国威胁论”早晚要涉及的领域,在这些心中充满恶意却又缺乏创意的人看来,很少有比“干涉内政”更能渲染中国对“西方民主”的威胁,更易于煽动民众的紧迫感和对华警惕。但对中国有基本了解的人都知道,这纯属无稽之谈。中国是美西方“干涉内政”的受害者,也是“不干涉内政”原则最坚定的维护者和践行者,中国从没有任何兴趣干涉他国内政,在这方面的历史记录,就是比加拿大也干净得多,更不要说劣迹斑斑的美国。

  一方面表示准备好接触,一方面抱怨是中国阻碍了沟通交流,要求中国“主动一点”,在过去几个月中,美国政府通过各种渠道传递这样的信号。此前,美国国防部高级官员称,中国军方领导“多次拒绝美国防部长奥斯汀与美军参联会主席米利所提出的通话要求”。美国国防部副部长科林·卡尔在接受美国《外交政策》杂志专访时,声称中国在中美关系高度紧张之际,拒接美军电话,旨在吓唬美军。上月,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七国集团(G7)外长会上也称,中国“必须”表现出继续与美国接触的意愿。

钱佩芸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