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祖传手艺”助吉林煎饼村“摊”出致富路

来源: 潇湘名医
2024-05-19 08:20:21

  中新网吉林4月15日电 题:“祖传手艺”助吉林煎饼村“摊”出致富路

  中新网记者 苍雁 石洪宇

  烧红的柴火噼里啪啦地响着,邸金秀在煎饼鏊子前不停挥动手臂。一张张摊好的煎饼被整齐地码好,次日将发给日本客户。

  清晨的窝集口村炊烟袅袅,早起的村民们纷纷点亮牌匾。这个坐落于吉林省蛟河市天岗镇的村庄有着300多年摊煎饼的历史,摊煎饼的传统手艺家家都有。

  “窝集”为满语,意为森林茂密之地。邸金秀的爱人刘秀富是村里的“大师傅”,钻研摊煎饼技艺已有15年。夫妻二人摊的煎饼味道正宗,被去日本、韩国探亲或工作的食客带出国门。

  优质的玉米经过加工脱 皮变成玉米碴子,浸泡一定时间和熟饭配比,同时加入少量大米、黄豆搅拌均匀,磨制成摊制煎饼的原料“水面子”,取一定量的“水面子”在柴火烧热的煎饼鏊子上最终摊成。

  家庭作坊里,刘秀富主要负责原料的配比和制作。“掌握火候是需要经验的,控制好煎饼的薄厚、均匀程度,没有个五六年下不来。”

  眼下正是东北地区的农忙时节,但刘秀富夫妻的“农忙”却在作坊里。他家的一公顷土地,已租给他人耕种。

  这对夫妻每天能制作五六百张煎饼,最多时一天便可收入千元。大客户下单时,这对夫妻还需要提前排产,当地很多村民和他家一样,将摊煎饼变成主业。

  现在,窝集口村从事煎饼产业的达200多户,每年加工生产煎饼千余吨。其间,煎饼的品种也不断丰富,产品远销北京、上海等地,甚至出口到了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44岁的王勇是窝集口煎饼的非遗传承人。他在耕地里留出一些地块,要种上口味特殊的玉米和大豆,当作煎饼配料。

  这位煎饼大户在村里经营着1000平方米的煎饼工厂,村里的10多名师傅在这里工作。点旺果木柴火,10多个煎饼鏊子同时运转,每天能生产不同口味的煎饼300多斤。

  “窝集口煎饼,配料和火候是有特点的。”过去十年间,王勇也在不断改良口味和配料。“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手艺,应该保护和传承下去。”(完)

  交通物流连着百姓民生。临近春节,消费需求快速增长,河南省鹿邑县化妆刷生产企业正一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秦芳华每天都要组织加班生产。订单太多的“甜蜜烦恼”让她忙碌并快乐着。

  当日上午,记者来到汉阳江边,新建成的杨泗港都市T台位于鹦鹉洲长江大桥和杨泗港长江大桥之间,全长约1974米。站在亲水平台处凭栏远眺:江面碧波荡漾,两岸高楼林立,船舶往来穿梭。

  此次展览由德中文化交流基金会主席张彧女士发起并出品,由德中文化交流基金会携手北京798艺术区内白盒子艺术馆共同主办。

  欧莱雅北亚及中国首席可持续发展官梁禗殷分享了欧莱雅在负责任生产与消费方面的实践,并表示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通过联合供应链及价值链各个环节共同转型,与政府、学术界及产业链合作伙伴各利益相关方加强合作打造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才能实现。

  正在此间举行的2023年贵州省两会上,“数据”“算力”成为热词。

  共建“一带一路”最深层次的国际背景是当代全球化。要回顾“一带一路”的发轫发展,就要首先分析全球化的脉动。2013年,当中国领导人擘画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时候,世界各地对全球化的发展尚充满信心。然而几年之后,逆全球化思潮开始泛滥,新冠疫情引发百年一遇的全球经济衰退。2022年的世界正处在这波历史低潮之中,共建“一带一路”既面对着更大的需求空间,也面临着新的风险和挑战。

林与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