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徐红罡:提升供给水平,让旅游业助力大湾区发展

来源: 光明网
2024-06-05 15:09:29

  近期,全国旅游发展大会的召开引发业界热烈讨论。作为全国最大旅游客源地和重要目的地,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发展正在提质增效。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和广东,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哪些独特优势?需要突破哪些瓶颈?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院长、《粤港澳大湾区蓝皮书——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发展报告(2023)》主编徐红罡日前接受南方日报、南方+记者专访 ,对此进行解读。

  ●南方日报记者 周人果 实习生 金英博

  ◎旅游业能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巨大贡献

  ◎在一二三产融合下,旅游业可增加产品的情感、符号和文化价值,从而提升区域产业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人工智能为旅游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产品供给水平仍有待提升

  ◎广东省海洋旅游经济规模优势不够凸显,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通过旅游业增加产品的文化、情感和符号价值

  南方日报:近年来,旅游业被视为拉动消费的主要产业之一,备受关注。您怎么看旅游业在现阶段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徐红罡:近年来,旅游业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大家对旅游的认知上。除了经济属性,旅游业的社会性和公共性也逐渐被重视,如心理健康、情感价值等方面。

  从经济属性上看,旅游业在经济拉动中的作用不仅仅是提供就业,还在于提升价值和拉动消费。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就业机会和创造经济收入,还能够促进社会和文化交流,提升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增进人们对不同地方的情感认同和符号价值,从而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积极影响。

  大家知道,旅游业能够促进消费,更进一步,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拉动还体现在更具体的方面,比如通过旅游,产品的情感价值和符号价值得以提升。通过旅游业,传统手工艺品、农产品等在原本的实用价值基础上,被赋予了文化、情感和符号价值,从而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工业产品也逐渐与旅游紧密结合提高。通过旅游体验,消费者会对产品产生信任和情感认同,从而提高复购率,促进消费增长。总体而言,在一二三产融合下,旅游业可增加产品的情感、符号和文化价值,能有效提高产业附加值,从而提升区域产业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利用AI技术提升个性化服务水平

  南方日报:旅游业的意义在国际上有更具体的阐述。联合国通过的《可持续发展2030年议程》,明确了可持续发展目标(包含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和169个具体目标),被视为可持续发展的里程碑。如何理解旅游业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的关系?

  徐红罡:旅游业能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巨大贡献。对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而言,旅游业都能直接或间接为之作贡献。例如旅游业对减少贫困(目标1)、促进可持续农业(目标2)、促进人类健康与福祉(目标3)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这已经得到了旅游学术研究和实践的证实。而且,可持续发展目标8(促进就业、体面工作与经济增长)、目标12(采用负责任的消费和生产模式)和目标14(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和海洋资源)更是明确提出旅游业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手段和渠道之一。

  南方日报:旅游业当前面临机遇与挑战。新技术正在对服务业包括旅游业产生深刻的影响,对此您怎么看?

  徐红罡:新技术不断地重塑旅游业,包括大数据推送机制、人工智能(AI)技术、服务型机器人、自动驾驶等的新技术的发展对旅游都产生了影响,其中特别是AI技术对旅游业产生巨大影响,也是变革性的改变。AI技术的发展对旅游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AI技术可以提供个性化信息,帮助游客找到合适的旅游地点,并减少虚假信息。例如,通过与AI的问答式交互,游客可以定制更符合自己需求的旅游推荐,提高旅游体验的满意度。

  AI技术可以作为一个工具,帮助提升旅游数据信息的质量和个性化服务的水平。基于AI技术在游客和旅游目的地大数据分析上的应用,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游客的需求和偏好,从而提供更加贴合他们期望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此外,还可以用于旅游市场的分析和预测,帮助旅游企业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另一方面,大数据推送和AI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隐私问题、旅游目的地过度极化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是目前行业、学界等在关注的问题。AI技术的发展为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关键在于如何合理利用和应对。

  进一步加强旅游业与地方文化的融合

  南方日报:广东正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大湾区旅游业发展有哪些特性和潜力?

  徐红罡:大湾区的旅游业发展有自身的特点:首先,大湾区是一个“宜业、宜居、宜游”的区域,能够实现高科技产业和旅游业在共享空间中的融合发展。这意味着大湾区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实现多种功能的共存。然而,这无疑也带来了挑战,比如,要平衡创业成本、居民生活和旅游休闲的需求,并不容易。其次,大湾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文化背景,这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大湾区的旅游业发展仍有很大的潜力,尤其是在旅游产品的丰富度、产品服务与个性化需求的匹配度、与地方文化融合度等方面,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健康成熟,高价值的产品和品牌越来越多,大湾区的土地价值也就有一定的增值空间。

  除此之外,大湾区旅游新业态也值得关注。比如电竞产业、博物馆旅游、非遗旅游、工业旅游,以及潜水、冲浪、民宿、露营等等,这些新业态为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在大湾区,这些新业态具有一定的市场基础,但目前缺乏明确的政策引导。

  破除路径依赖

  打造海洋旅游特色项目

  南方日报:广东拥有全国最长的海岸线,发展海洋旅游具有一定的优势。针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海洋旅游发展,您有何意见和建议?

  徐红罡:海洋作为我国国土空间重要部分,在“十四五”规划中被明确列为优化区域经济布局的一个关键点。发展海洋旅游,是海洋治理和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

  广东是海洋大省,拥有全国最长的4000多公里海岸线,海域面积居全国第二,海洋经济总量非常可观,已连续28年居全国首位。这些都是发展广东海洋旅游的先天优势。

  但是,广东海洋旅游仍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的研究团队发表过《2023年广东省海岛旅游情感意象研究报告》,我们发现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海岛管理水平有待提升,配套设施尚不完善;二是从广东省7个海岛(包括东澳岛、海陵岛、南澳岛、上下川岛、特呈岛和外伶仃岛)的游客整体印象来看,清澈的海水、细腻的沙滩等海岛元素依然是旅游海岛的核心吸引物,冲浪、游泳等传统滨海体验活动是海岛体验项目的主流,这体现了广东海岛旅游体验项目同质化程度较为严重,尚未能形成具备海岛特色的旅游项目和产品。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海岛受到地形限制,旅游资源较为单一,大多以海洋资源为核心资源作基础开发旅游产品策划,进而走上单一发展道路,并逐渐形成了路径依赖;另一方面,海岛人才短缺制约了创新能力的发展,产品体系设计尤其是文创产品的研发均较为薄弱。

  从大湾区来看,大湾区海洋旅游发展仍面临着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发展方式依旧粗放、陆海发展缺乏统筹、珠三角和粤东粤西地区两翼发展不协调、交通网络不够完善、资源环境承载压力不断加大等诸多挑战。

  梁晓叶并非“独身主义”,她想等到30岁再结婚。她发现,稍年长的、拥有一定资源积累的家长,能够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而我现在自己都养不活”。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2/02/38/7482613438617769626.jpg" alt="" />

  江苏常州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新兴力量。1月28日,常州“新春第一会”就是“新能源之都建设推进大会”,在这个会上传来消息,常州新能源汽车2022年实现整车产销超34万辆,占江苏全省的一半,在传统造车强市、能源大市中突围。理想汽车高级副总裁柯研表示,2022年,理想汽车共交付整车13.3万辆,同比增长47.2%。

  在聊城深耕蔬菜育苗30余年的朱玉祥告诉记者,聊城过去种植的许多番茄老品种,沙瓤、酸甜可口。但因为抗病性差、商品率低,近20年逐渐被国外引进的新品种取代,番茄的抗病性得以大幅提升,产量提高、货架期也得到延长,但口感却因此被“牺牲”。

  徐纪周:从个人心境来说,现在回望,我就像剧中开篇的白发安欣望着游泳池,回忆20年前他还是一个青涩的刑警在捞尸;高启强回到旧厂街菜市场,看到邻居买鱼回家给儿子做饭,一个穿着打扮跟他一样的小鱼贩在高声叫卖,他走过去看看自己当年的那把躺椅。

  基金的抱团持股对于股票而言,在上升通道中,可以起到助涨的作用,但在下跌趋势里,同样可能起到助跌的作用。这是因为,基金信奉中长线价值投资,一旦对绩优股达成共识,在布局完成后基本持仓不动,新基金的不断买入则会让绩优股在上涨的过程中十分犀利。这也是天马科技股价能在2022年取得不俗表现的主要原因。

袁大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