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在接触电子产品的你 这份护眼攻略请收好

来源: 房天下
2024-06-04 17:41:12

  “白天要盯着电脑工作,

  晚上回家想玩会儿手机放松一下”

  长时间盯电子屏幕,你的眼睛还好吗?

  近视防治要注意什么?

  这些内容,快快收藏!

  1

  长时间盯电子屏幕危害大  

  到底都影响什么?

  直接损害大

  长时间聚焦屏幕,眨眼次数减少,容易导致视疲劳和干眼症等。这些问题初期症状轻微,容易被忽视。此外,长时间低头使用电子产品还会引发肩颈和背部的慢性疼痛。

  长期危害大

  智能手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屏幕产生蓝光,长时间盯看会干扰人体分泌褪黑素,影响睡眠质量。

  不少人在睡前或早上醒来后都会玩一会儿手机,并且是在黑暗环境下。这不仅会增加患近视的风险,还容易导致干眼症,也可能引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等眼部疾病,而青光眼可致盲。

  2  

  近视如何防治?  

  注意这些生活细节!

  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印发《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指出:

  近距离用眼持续时间长(>45分钟)和阅读距离近(<33厘米)等是近视的危险因素。此外,写字时歪头、握笔时指尖距笔尖近(<2厘米)的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较高。

  握笔的指尖离笔尖一寸(3.3厘米),胸部离桌子一拳(6~7厘米),书本离眼一尺(33厘米),保持读写坐姿端正,不在行走、坐车或躺卧时阅读。

  读写应在采光良好、照明充足的环境中进行,桌面的平均照度值不应低于300勒克斯(lux),并结合工作类别和阅读字体大小进行调整。

  做眼保健操可以减少调节滞后,有助于延缓近视的发生发展。

  户外活动是防控近视最有效的方法。保持每天累计2小时,每周14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可以使孩子的近视发生率降低10%以上。

  建议每三个月筛查一次视力,并根据度数增长情况给予不同的干预方式。

  更多生活细节

  及儿童视力矫正误区

  ↓快戳视频了解↓

  3  

  如何有效护眼?  

  试试这五个方法!

  ①遵守“20-20-20”法则

  牢记“20-20-20”法则:观看电子屏幕20分钟后,抬头眺望6米外远处至少20秒。

  ②保持正确坐姿

  使用手机时:尽量保持平视状态且视线与手机屏幕垂直,腰背挺直、上半身放松。

  观看电脑时:眼睛和电脑屏幕的距离应不少于50厘米,看电脑的视线微微向下,电脑屏幕的中心位置应在眼睛视线下 方10厘米左右。要让眼睛注视的视线角度比眼睛的水平线大约低15度。

  观看电视时:眼睛距离电视屏幕3米以上或6倍于电视屏幕对角线的长度,屏幕中心点高度同样略低于人在坐姿时眼睛的高度。

  ③眼睛也要做好防晒

  在紫外线较强的户外,一定要佩戴防紫外线的墨镜。不防紫外线的深色墨镜不仅无法保护眼睛,还会让瞳孔散大,吸收更多紫外线,可能损伤晶状体、视网膜等。

  ④善用智能手机护眼功能

  可利用手机自带的“勿扰模式”“屏幕使用时长统计”等功能或一些App,监控和分析自己使用手机的情况,帮助养成定期休息的好习惯。

  ⑤一个穴位缓解眼睛干涩

  如果看电子屏幕时间长,眼睛感到疲劳、干涩,除了仰头快速眨眼1分钟,还可按揉四白穴,顺时针、逆时针各按揉20次,每次按揉2~3分钟即可。

  这些护眼方法快收藏!

  转发提醒身边人~

  近日印发的《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学校家庭社会在协同育人中的各自职责定位及相互协调机制。其中要求,学校要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主导作用,及时沟通学生情况、加强家庭教育指导、用好社会育人资源,提出班主任每学年对每名学生至少开展一次家访、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等。“学校要把做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重要职责,切实提升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专业化水平。”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边玉芳说。

  演练复盘结束后,靶机引擎再度响起。该旅目标保障班代理班长聂东方,与几名空军飞行员一起,重点对靶机在不同场景、不同目标条件下的作战运用展开飞行效能试验论证。记者了解到,他们多次在戈壁大漠、丛林山区等复杂条件下展开极限飞行训练,突防能力不断提升,“磨刀石”本领越来越强。

  <strong>解决家长燃眉之急</strong>

  <strong>“邮你同赢”诠释四大理念</strong>

切、斩、剁一气呵成,

  ◆2021年,美国国家药物滥用统计中心公布调查数据显示,在全体美国人中,有约19.4%的人口至少使用过一次非法药物;在12岁及以上年龄的约2.8亿美国人中,目前有3190万吸毒者,其中有11.7%的人使用非法药物,有19.4%的人在过去一年内使用过非法药物或滥用处方药。如果将使用酒精和烟草也囊括在内,美国目前存在滥用药物行为的人数多达1.65亿。

陈玉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