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科技牵手助力河南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来源: 北京商报
2024-05-31 21:28:16

  中新网郑州1月28日电 (记者 韩章云)扫一扫二维码,红薯粉条的溯源信息就出现在手机上;在农田里竖起“智慧灯杆”,就能实现万物互联……作为农业大省,河南持续扛稳粮食安全重任,这其中,科技力量持续凸显。

  1月28日,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郑州开幕,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王凯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3年该省粮食产量达1324.9亿斤。

  报告指出,2023年河南全力应对极其罕见的“烂场雨”,实施秋粮增产夺丰收行动,克服“华西秋雨”的不利影响,秋粮产量达614.8亿斤、增产19.6亿斤,实现了以秋补夏。完成国家153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415万亩油料种植、53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耕地面积连续三年实现净增,累计超过100万亩。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达12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7个。

  当前,科技正为河南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插上翅膀。在代表通道上,河南省人大代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李新提到一种“农田里的智慧灯杆”令记者印象深刻。

  李新提到,中原农谷作为河南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示范区,为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需要随时掌握土壤墒情、农作物生长、气候变化和病虫害等情况。但传统的农田监测站占地面积大、维护成本高,各种农业信息化设备互不联通,难以充分发挥高标准农田的作用。

  “我们通过跨界创新找到了解决方案,把智慧灯杆从城市搬到农田,赋予它新的使命:一是运用物联网技术统一采集数据、实现互联互通;二是集成计算、通信、监控和无人机停靠等新功能;三是连接中原农谷数智大脑。”李新表示,“农田智慧灯杆”成本低、占地少,只需20根就可以覆盖一万亩高标准农田,为持续高产提供可靠的数据保障。

  2024年,河南将继续多举措扛牢粮食安全重任。报告提到,河南将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推进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融合共促,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新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450万亩,到2025年新增粮食产能100亿斤。实施现代设施蔬菜、畜牧、渔业专项方案,设施蔬菜产量达到1400万吨、设施食用菌188万吨、设施渔业10万吨。

  同时,推动中原农谷蓄势突破,实施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 心二期工程,支持崖州湾国家实验室河南试验基地建设,开展一流种质资源库建设行动,建成种子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中原种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中心,新引入种业龙头企业15家以上,构建种业创新和成果转化高地。(完)

  马晓光强调,新的一年,我们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和外来干涉,坚持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推进祖国统一进程,为共创中华民族绵长福祉而携手奋斗。

  十年来,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信息惠民便民成效显著,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全面加强,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日益完善,网络空间法治化进程加快推进,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深化拓展……一系列重要成就充分证明,我国网信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正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阔步迈进。

  值得注意的是,在多种共享视频会员中,小周表示当前腾讯视频已经没办法出租,其原因或许为腾讯视频通过QQ或者微信账号登录限制,避免账号分享问题。

  小王(化名)是山东科技大学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院硕士三年级的学生,也是今年的应届毕业生,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疫情确实给我们找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但是目前一些企业对于高质量人才的需求也是我们找工作难的原因”。

  该医院总投资45亿元,占地面积210亩,总建筑规模38万平方米。一期项目建成后将提供1500张床位,全面引进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优势学科及管理团队,立足重庆、服务西南,打造“公益性、创新性、引领性”的大型三级甲等公立综合医院,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样板工程。

  “虽然不在旗子里,但近在咫尺。”

钟佩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