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青年电影人冀借交流互鉴“发现彼此”

来源: 美食天下
2024-06-08 10:43:18

  中新社吕梁6月7日电 (记者 胡健)中美青年电影传媒交流活动7日正在山西进行,美国电影人和中美大学生组成的交流团围绕中美电影产业合作进行交流,希望通过交流互鉴“发现彼此”。

  在山西传媒学院,交流团一行参观了该校的演播室、放映室、录音室等教学场所。该校教师梁景东曾担任中国导演贾樟柯多部电影的美术指导,从该校毕业的导演毕赣也曾在各大国际电影节获得殊荣。这让美国青年电影人看到美中电影合作的无限可能。

  其间,在“未来之桥”中美电影座谈交流活动上,美国玛丽蒙特大学创意服务负责人迈克尔·西特尼科夫表示,美中电影人之间的合作离不开学术和学生层面的交流,希望可以在美中的各个电影学院之间进行交流学习。参观完山西传媒学院之后,这里的设备令其印象深刻,他希望未来美国学生来此学习,并借此机会在这边工作。

  美国独立电影人瓦罕·贝德利安认为,电影节是促进国际电影交流很重要的方式,山西的电影人应该更多地走出国门去讲述山西故事。作为一名美国电影人,也希望能够参与中国的电影节,让来自不同国家的电影人见到彼此,讨论与电影相关的话题。

  在谈到美中电影人才话题时,瓦罕·贝德利安进一步说道,美中电影人才之间面临的最大困难在 于缺乏“彼此看见”的平台,希望可以通过交流访问、参加电影节来发现彼此。“在山西传媒学院参访时,发现山西有很多电影人才,我们可以远程开展很多电影项目,也可以邀请他们来美国工作,和他们有更多深入的电影合作。”

  山西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郝静静表示,在如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电影可以呈现人类感同身受的情感。在美国电影走进中国市场的同时,希望更多中国电影“走出去”,讲述中国故事。在经历过大电影时代、网络电影时代之后,相信在中美电影交流的过程中会有更多业态样式,在世界舞台上发出每个人的声音。

  此次由山西省青年联合会主办的中美青年电影传媒交流活动是“未来之桥”中美青年交流计划旗舰活动的组成部分,“未来之桥”中美青年交流计划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共同发起并组织实施。(完)

  “看,那有只猴子!”人群中有人说道。我低头一看,果然有只短尾猴,蹲坐在我面前的一块石头上。是只体型不大的小猴子,阳光打在它的毛发上,把它变成了一只“金猴子”。

  “常见的加热材料有镍铬加热丝、复合加热丝、碳纤维加热丝、碳纳米管加热膜等,这些材料被内置于衣服中制成电热服,当电热服连上充电设备后,电流经过衣服内部的加热材料就会产生热量,仿佛把电热毯披在身上。”夏兆鹏介绍,除此之外,该类衣服还内置了传感器,通过蓝牙即可实现对衣服的智能控温,用户只需要下载一个App,就可以用手机随时调整衣服的温度。

  RCEP15个签署成员国中生效成员数量已达14个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形象标志(logo)主要以导览图形式呈现,包括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河南段)总览图、核心展示园(含重大遗址)简介、园区及周边信息咨询等相关内容,包含中、英、日、韩四种文字,为公众走近、了解、认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提供了良好的信息载体。

  作为中国拥有最多样化最丰富湿地类型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海南加大湿地生态修复力度,出台相关法规制度推动湿地保护,全省湿地总面积达到181.77万亩。据海南省林业局统计,“十三五”期间,海南省共退塘还湿3.4万亩,其中新造红树林1.3万亩。海南还建立全省红树林资源动态数据库及监测体系,不断研究和改善对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模式,以更加科学地开展红树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从9个分项指数看,总业务量指数、农村业务量指数、实载率指数、履约率指数、人员指数、成本指数、库存周转指数、物流时效指数有所上升,满意率指数有所回落。

张珮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