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乐木雕非遗传承人刘金柱:一刀一刻镂光阴

来源: 中青网
2024-06-15 18:19:00

  中新网潍坊11月22日电 题:昌乐木雕非遗传承人刘金柱:一刀一刻镂光阴

  作者 吕妍 张旭东

  “铛铛铛,铛铛铛……”在潍坊市昌乐县红河镇农贸城的“木香堂木雕非遗工坊”作坊内,凌晨6点便准时响起雕刻木头声,潍坊市工艺美术大师、昌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昌乐木雕代表性传承人刘金柱开始一天的雕刻工作。构思、画图、打胚、精修、打磨、抛光、上蜡,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而这样的生活,他持续了20年。

  “从祖辈就开始做这个,我从小跟着父亲、叔叔,耳濡目染,也一步一步喜欢上这门 手艺。”每当看见一个普通的木板被自己一刀一刀地雕刻成为一个作品,被大家捧在手里观赏把玩的时候,刘金柱就感觉到非常自豪

  最开始的几年,刘金柱手上经常会破皮、起水泡,放弃的念头也曾在他脑中闪过。“受伤是很经常的事儿,比如在之前做一个茶盘的时候,左手被机器打到了,5个手指中伤了4个。”刘金柱说,“但既然喜欢这一行,就要坚持下来。”

  在之后的岁月里,刘金柱扎根木雕创作中,克服困难,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培训学习、刻苦钻研和遍访民间木雕手工艺人,加之多年的创作经历和自己特制的工具,他在木雕创作中后期的处理上都有了更大进步。

  “选木头很关键,首先要看它的外形像什么、走势如何,材质上要选那种木质坚韧、纹理细密、色泽鲜亮的,这是用来做雕刻的好材料。”刘金柱告诉记者,雕刻的打胚环节很讲究技巧,既要用最简单的几何图形对其进行构图,又要做到有层次、有动势,比例协调。“打磨阶段比较考验功夫和耐性,要根据作品的需要,选用粗细不同的砂纸顺着木纤维方向细细打磨,直至作品通体光滑无毛刺。”

  结合当代社会审美观念,刘金柱对木雕加以创新,对一件木雕作品采用多种雕刻技法进行创作,使其更完美的展现木雕风采,使木雕作品更有层次感、立体感。

  多年的坚持与付出得到回报,其作品连续4年斩获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设计创新大赛金奖,先后荣获省市县三级奖项40余个。面对满墙的荣誉,刘金柱表示,他在比赛中逐渐发现各地还有那么多喜欢木雕创作的同仁,每个人都有自己创作的闪光点,能够促进更好的技术交流和探讨,对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有很大帮助。

  不仅如此,在此基础上,刘金柱创作出了一批木雕衍生品,如木雕果盘、烟灰缸、钥匙扣、台灯等,使木雕艺术在具有观赏性之余还兼具了实用性,深受民众喜爱。

  “当初做这个作品《航天梦》的时候,是为了庆祝中国航天员成功进行太空漫步,想鼓励青少年努力学习,将来有能力去实现自己的‘航天梦’,而这件《妙笔生花》笔筒是做给我孩子的,想让他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一个对家庭、对国家有用的人……”每当为他人介绍自己的作品时,刘金柱总是如数家珍。

  刘金柱表示,未来,他会继续将这门儿手艺传承下去,同时,也希望有更多喜欢木雕的朋友前来切磋技艺、相互学习,促进木雕手艺更好发展。(完)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马晓春表示,奥密克戎毒株出现后,整体肺炎比例与原始毒株相比明显降低。在德尔塔之前所遇到的病例,包括原始毒株,总体肺炎的发生比例更高,有很多病人用现在的干预办法没法使病情的演变停下来。总体上看,大部分感染奥密克戎毒株的患者病情演变是能停下来的。

  作为陕西西安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的主力军,西安国际港务区全力构筑内陆地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随着“武西欧”“十西欧”“安西欧”“粤陕”等国际班列开行,“+西欧”集结线路达18条,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织线成网。2022年中欧班列长安号全年开行突破4600列,运送货物总重达400万吨以上,开行量、重箱率、货运量等核心指标稳居全国前列。

  霍尔果斯海关监管三科一级行政执法员阿不都哈力力·阿不都哈勒克称,该海关积极对接始发地海关,不间断为企业提供政策指导,充分发挥人员进驻现场优势,加强与铁路、边检等口岸联检部门协作配合,实现列车换装、编组、查验、放行同步交替作业,在精准、严密、智能监管的同时,进一步优化班列通关流程,助力班列高效率开行。

  在聚落考古理念的指导下,考古工作逐步揭开了二里头遗址的多网格式布局。2021年以来陆续揭露了多处城市道路和道路两侧夯土墙,包括宫城北侧道路上的门道、宫城西部围墙,并发现宫城西侧道路夯土墙向北延伸200余米,据此推测已知作坊区、宫殿区、祭祀区以西至少各存在一个分区。遗址北缘中部首次发现较为丰富的制陶遗存,出土陶窑、存泥坑、泥坯、烧土、炉渣、变形陶器、大量碎陶片以及陶垫、修整工具等,包含了制陶工艺的多个阶段。宫城西南角发现了近百平方米的骨角器加工作坊,出土大量骨角质遗物,其中部分存在砸击、切割、磨制的痕迹,表现了骨角器加工的各个环节。制陶和骨角器加工遗址是二里头遗址手工业考古的重要突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赵海涛说,二里头遗址考古新发现进一步揭示了多网格式的结构布局,是探讨早期国家都城制度、手工业与社会经济、礼仪与丧葬制度等问题的重要线索。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01/13/2378734312644985249.jpg" alt="" />

  家国情——

洪国祥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