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夏文化探索者 这部作品如何为考古修史?

来源: 澎湃网
2024-06-21 21:08:46

  中新网北京6月20日电(记者 上官云)记者从主办方获悉,19日,《手铲释天书——与夏文化探索者的对话(全2册)》(以下简称《手铲释天书》)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到场嘉宾对该书的内容、出版价值等进行了详细解读。

  据悉,《手铲释天书》以访谈的形式记录了几代专注于夏文化研究的学者求证夏王朝的思想、路径与成就,总体反映了迄今为止夏文化研究的历史、成果及共识,该书为考古修史,为学者立传,力求让读者对夏文化、对考古学等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此次发布会上,三位夏文化考古亲历者也进行了分享。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杜金鹏长期从事夏商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曾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和偃师商城等夏商都城遗址工作20余年,是国内夏商考古领域知名学者。他讲解了中国人的“寻夏情结”,阐释了中国考古人为什么要探索夏文化,以及如何探索夏文化。

  在发言中,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袁广阔从“夏商之变”的角度出发,在讲解中让大家真切感受到了夏商文明相互交融的关系,并表示“该书是这些年夏文化总体探索的一个成果”。

  本书作者张立东曾参与二里头遗址和偃师商城遗址的发掘工作多年,也亲身经历了夏文化探索的几 次热潮。

  结合图书,他讲述了中国考古人从事夏文化探索的历程,让在场读者体会到,《手铲释天书》既是一部夏文化研究的学术史,也是一部夏文化考古学者的心灵史。(完)

  尽管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包括日本在内的多国科研人员都在为研究和保护大熊猫而努力,比如美国动物学家乔治·夏勒,这个名字在中国的大熊猫及野生动物保护界几乎无人不晓。1980年,他接受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委托来到中国参与“熊猫项目”,与熊猫专家胡锦矗等中国同事一起,在四川的深山竹林里进行了长达5年的熊猫研究,通过无线电监听、山林徒步,追踪和观察野外大熊猫,深入研究大熊猫吃过的笋和竹子。

  丁奎岭、贾振元均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主要从事手性催化合成领域的研究。贾振元是机械工程专家,入选过“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履新大连理工大学校长前,任该校常务副校长。

  步阳集团是门业知名品牌,还涉足汽配、房地产等多个行业,旗下的步阳国际在去年12月赴港上市。程明松表示,近年来工厂销售额每年都实现增长,步阳也连续多年位居永康市纳税百强企业榜首,去年步阳的一线员工薪水在7100元左右,每年工厂员工的流动率在10%以下。

  往年元宵节后,是复工、返工热潮的开始,但多个企业反映,“今年比去年招工更难、更慢”。工人大多在观望,“两三年没回家,加上去年行情不好,很多人感觉赚不到钱,今年可能就不出来了。”

  “希望你遇到像爸爸(力力)一样帅气的雄性伴侣,像妈妈(真真)一样呵护自己的孩子。”悠史对香香寄予期待,并表示今后会一直关注大熊猫,作为终身爱好。他经常购买印有“SAVE the PANDA”标志的熊猫周边商品,其中的部分款项汇入东京动物协会发起的“大熊猫保护支持基金”,用于动物园环境改善和大熊猫保护活动。

  相比外卖、快递等行业,工厂更像是一所学校。早晚要打卡,工人要开早会、晚会,上班时间不能出工厂。不过,即使技术工人每月能赚到一万元以上,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也并不强烈。“技术工种需要时间投入,学成了才会有工资回报。时间长的要做半年以上学徒,很多年轻人等不及。”应真聪说,年轻人更偏向打零工,即使是进工厂的年轻人,也常常做一个月就走了。

黄志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