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展出纵跨4000余年“龙文物” 窥见中华文明起源

来源: 腾讯新闻
2024-06-01 19:04:38

  中新网太原2月2日电 (记者 胡健)中国农历小年,文物大省山西推出两场“龙文物”展,民众可从百余件出土于山西的龙文物形象演变中,窥见中华文明起源。

  “见龙在田——山西出土龙文物展”2日在山西考古博物馆开展,共展出从4000多年前的史前至清代的130余件与龙有关的文物,通过“龙变有方”“执龙为礼”“星肖神兽”三个单元,系统地介绍历史上龙的形象变迁脉络。

  考古发现,从史前时期到商周时期,龙纹经历了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形态和纹样逐渐趋于统一,并大量应用于青铜、玉器装饰中。秦汉时,龙形基本定型,成为后世龙纹图案变化的范本,并被赋予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可窥见中华文明的起源,也能了解到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在山西博物院同日开展的“龙行中华——甲辰龙年生肖文物大联展”展出着中国史前的“龙形象”——山西陶寺遗址出土的彩绘龙盘。在陶寺遗址墓地中,这样的龙盘共出土4个,而这些4000年前的彩绘龙盘,也获得“中华第一龙陶”的美誉。

  陶寺龙盘内壁以红彩绘出一条盘龙,蛇躯鳞身,方头巨口,口中伸出长长的信子,似蛇也似鳄鱼。口中所含嘉禾,预示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件龙盘出自陶寺大墓之中,一方面体现了陶寺先民对龙的崇拜,另一方面说明只有上层权贵才能配享“龙器”。以龙为标志,神权与王权在陶寺首次达到统一。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范文谦介绍,“见龙在田——山西出土龙文物展”是在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长期田野发掘和研究基础上,以新年为契机,通过生肖小视角,透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主题。希 望通过考古成果回顾龙的历史,感受龙对于中华民族的独特意义和价值,凸显出考古学在展现中华文明风采中的重要作用。(完)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昆明2月8日电 (熊佳欣)记者从云南省水利厅近日召开的全省水旱灾害防御形势会上获悉,预计2023年云南省大部分地区降水总量正常偏少,干旱和洪涝灾害较上年将偏重发生,全省各地防汛抗旱面临严峻形势。

  春运以来,广州机务段平均每天完成80台机车的检修整备工作,确保了京广、京九、赣深等20余条线路客货列车运行的安全稳定。(完)

  <strong>中铝集团包头铝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茹文松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strong>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巴黎2月8日电 (记者 李洋)法国能源巨头道达尔8日称,因受到石油和天然气市场的提振,道达尔2022年净利润达205亿美元。

  得益于新疆兵团畜牧养殖优惠政策,发展肉牛养殖成为团镇增效、民众增收的新增长点。

  据我了解,中方还有多支社会和公益性的救援队正在赶往灾区,后续我们还将根据土耳其方面的需要,继续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完)

萧建中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