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硬联通”,完善“软衔接”

来源: 证券之星
2024-06-01 01:29:55

  做好“硬联通”,完善“软衔接”(现场评论)

  ——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中国②

  新年伊始,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不远处的一家餐厅排起长队。不少刚刚驱车经口岸入境的港澳居民,准备品尝广式早茶后,再畅享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餐厅负责人高兴地对记者说:“‘两车北上’后,每到节假日,到店消费的港澳顾客都会猛增。”

  作为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港珠澳大桥也是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高质量建设好”“又要用好管好大桥,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重要作用”。建好大桥,实现“物理联通”是重要一步。着眼未来,还要啃下规则机制“软衔接”的硬骨头,真正畅通三地人员交流和经贸往来,更好促进大湾区互联互通和高质量发展。

  当前,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仍需推动三地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锚定目标,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才能进一步打破藩篱,促进三地互联互通和融合发展。

  坚持系统思维,统筹做好“硬联通”与“软衔接”,促进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动。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除深中通道等设施加速推进外,“港澳药械通”、登记注册“湾区通办”、港澳专业人士跨境执业等不断推动机制加速融合。三地在规则机制衔接上的加强,助力提升大湾区一体化水平。规则、机制、标准联通对接的每一步,都是在为大湾区建设添彩。

  坚持问题导向,统筹好“立”与“破”,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例如,推进与港澳跨境政务服务便利化,要研究加强在交通、通信、信息、支付等领域与港澳标准和规则衔接;加快绿色、智慧供应链发展,就要推动供应链跨界融合创新,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供应链标准。粤港澳三地同心奔赴、同向发力,以钉钉子精神破除相关体制机制障碍,就能化“制度之异”为“制度之利”。同时,大湾区“一国两制三法域”的现状长期存在,任何一项改革的节奏、力度都需精准把握。坚持稳中求进,审慎评估相关改革举措可能带来的多方面效应,成熟一个、推进一个,就能稳步推动大湾区建设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以人民为中心,让三地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不久前,“经珠港飞”客运项目开通,高效联动“珠 海机场—港珠澳大桥—香港机场”,入境旅客称赞“只需办理一次通关手续,大大缩短了时间”;港珠澳大桥旅游开通试运营,不少游客“零距离”一睹大桥风采,直言“充满骄傲与自豪”。一流湾区要有一流桥梁、一流口岸,也要有一流服务、一流品质。落实落细务实举措,提高便利度、增强吸引力,将更好造福三地居民。

  2023年全年,经港珠澳大桥进出境客车数量累计超268万辆次,同比增长1.35倍,与2019年相比增长2.45倍。如今,港珠澳大桥车畅人旺、活力迸发。多地多部门齐心协力、携手合作,在深化改革开放中相互奔赴,必能推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作者为本报广东分社记者)

  贺林平

  第一批访疆团20人于6月19日至27日对新疆进行8晚9天的访问,到访乌鲁木齐、吐鲁番、库尔勒、库车和喀什等五地,跨越南疆北疆,深入体验大美新疆的风土人情和独特民族文化。“此次新疆行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有些行程设计‘大大超乎想象’。”薛剑对《环球时报》记者介绍说,比如在吐鲁番访问维吾尔族家庭,与当地民众共进午餐,零距离体验新疆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还有机会参观当地维吾尔族小学,通过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脸直观感受当地人民生活的幸福美满;在阿克苏可以看到大片棉田,参访棉纺织厂则更可直接戳破西方所谓“强制劳动”的无稽之谈。

  台湾张骞舰首任舰长黄征辉在接受美媒采访时表示,玉山舰排水量虽然逾万吨,但造价仅40余亿元新台币;成功级舰排水量只有4000吨,造价却高达150亿元,也就是几乎三分之一的船体,价格却是玉山舰的三倍之多,它们的差别就在战斗系统,一艘战舰贵也是贵在战斗系统,所以不用期望玉山舰在战时能有什么“战力”,安装再多的武器也是枉然。

  2017年,特朗普以共和党人身份入主白宫。布林肯离开政坛,成立了一家战略咨询公司和一家私募股权公司,许多美国军工企业都是他的客户。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黄大发掌握了洪山区二环至三环线内多个大型的城中村改造,包括马湖村、南湖村、红旗村等,通过日趋成熟的暴力、恐吓、欺诈等手段,疯狂敛财。

  无独有偶,今年3月,同属川南地区的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水务局发布《致全县人民的节约用水倡议书》,建议居民“尽量缩短用水时间,错峰用水、合理储水,随手关闭水龙头,做到人走水停”。该通知称,“极端干旱天气已自2022年8月持续至今,全县所有饮用水源地蓄水量极度减少,部分水源地可取用水量已不足水厂生产1月之需。”

  曾在奥巴马时期担任助理国务卿的拉塞尔17日对法新社说,美中双方在这次访问中都有利益,但布林肯对北京的短暂访问不会解决中美关系中的任何主要问题。“但他的访问很可能启动双方急需的面对面对话,同时发出一个信号:两国正在从媒体面前的愤怒言语转向私底下更清醒的讨论”。

杨长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