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姚林英:深耕技能职教园 铸就金牌好教练

来源: 直播吧
2024-05-26 14:18:47

  姚林英,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 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服装专业正高级讲师,先后获全国模范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杰出教师、浙江省最美教师等荣誉称号。

  1992年2月,已近而立之年的姚林英正式加入教师队伍。执教32年以来,凭着“生命不息,攀登不止”的教育追求,她始终坚持教育教学和职业技能双提升,从一名普通中职教师实现职称晋升“三次破格”的神话,并成长为到“国家级金牌教练”、全国高职组服装技能大赛评委,连续四届世界技能大赛“时装技术项目”浙江省总教练,中国队教练、专家,姚林英用执着与汗水赢得了职业生涯的辉煌。她指导学生参加嘉兴市市级以上竞赛189人次,共获金牌61枚、银牌69枚、铜牌59枚,获奖率100%。指导世界技能大赛获2金1铜;指导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获4金、8银、6铜,培养了C类人才3名,D类人才27名;她严谨治学,业务精通,把握专业前沿技术,在全国开设各级名师公开课60多次、服务一带一路,名师送教援疆行动;她创建《服装一体化制作技术》课程,被全国职业院校广泛应用,多项教学成果荣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

  “强技育人,高德润心”是姚林英的真实写照。她主张“岗、课、赛、证”相互融通,从教以来,已辅导学生共获金牌61枚、银牌69枚、铜牌59枚,培养C类人才3名、D类人才27名,用行动点亮职校生“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不仅精心传授知识,更注重做人求真。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孩子们,人的出息只能由自己决定,得一技之长,技行遍天下”的工匠之梦。

  与束皙《饼赋》的描写配合起来看,把“笼上牢丸”看成是蒸饺的原型也是合情合理的。很有可能“笼上牢丸”在北方分成了两支,面发酵的演变成“馒头”,面不发酵的演变成蒸饺,而在南方演变成“汤圆”。不过这一推测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为何“笼上牢丸”是蒸饺类的食品而不是肉馒头?这样的推测是有理由的。《饼赋》中是将馒头和牢丸分为不同类别的食品来记述的。束皙将两者分而述之,也许是基于有没有发酵这一点来看的。“牢丸”的皮极薄,是没有经过发酵的缘故。没有发酵过的面团越厚就越硬,口感也越差,将皮做得尽可能薄,是美味的关键。

  2004年6月24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广州市旅游局、广州市文化局、广州市商业局主办的“美食配美器——中国历代饮食器具展”,在广州市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展出。在多件贵重的展示品中,有前面提到的饺子。展览会的说明上写着:这是“最古老的饺子实物,从唐代的墓穴中出土”。小菅桂子看到这种饺子时,原来的“淡黄色”由于“已严重钙化,整体颜色发黑”(《信息时报》,2004年6月25日)。

  清代以后,饺子也被称为“包子”,这让人大为吃惊。顺便说一下水饺,南方叫作“水角子”的就是北方的“水饺子”,这也是在《素食说略》中记载的。

  刚开始排演这个小品,与赵丽蓉搭档的是一位名气不大的演员。距离春晚开播还差半个月的时候,有一位老艺术家说,老太太表演太厉害了,她“吃人”,就是根本看不到另一个人了。石林便临时找来侯耀文搭档,成就了春晚上的这一经典作品。

  在中国,地区不同,饺子的形状和内容差异很大。提到饺子,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是半月形的,但在中国东北的农村地区,也有像春卷那样圆筒形的饺子。同样是半月形的饺子,有带褶的和不带褶的。在北方,大部分饺子都是带褶的,而长江以南地区经常能看到不带褶的饺子。

林正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