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滥打生长激素,当心“追高”变坑害

来源: 金融界
2024-06-05 08:08:57

  身材高大,择业、择偶就有优势;个头矮小不仅别人看不上,自己也感到自卑。社会竞争激烈,身高几乎已成为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家长普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高人一头”,若难以做到,至少不能“低人一等”。担心孩子最终“长不高”的家长,就会想出各种招数来增高,给孩子打生长激素,也在家长的增高“工具栏”里。有些医生看到赚钱的机会,把生长激素吹捧成“增高神药”,进一步加剧了滥打生长激素现象。

  孩子自身分泌的生长激素不足,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可以诊断为生长激素缺乏症。顾名思义,生长激素参与生长,缺乏会导致特发性矮小等疾病,这类患者需要及时补充生长激素。此外,有些早产婴儿(小于胎龄儿)出生后生长迟缓,可适当补充生长激素。只要遵循诊疗规范,按照适应症用药,注射生长激素就会成为治疗相关疾病的好手段。

  生长激 素不可缺,但也并非多多益善。激素超量副作用就会很多,像何丽的孩子这样经常感冒发烧还算小事,严重者还可导致甲状腺机能减退、内分泌紊乱、关节疼痛、脉管综合征等。公众不能“谈激素色变”,但对激素的副作用也不能视而不见。

  把特殊疾病的特殊治疗手段,当作普适性手段,是十分常见的健康误区。被泛化的断骨增高、被滥用的降糖药减肥等,都是这方面的典型例证。生长激素被滥用再次说明,针对性很强的医疗项目被生活化和普及化、特殊药品被当常用药品滥用等,这种趋势值得警惕。

  只看到药品的治疗作用,看不到毒副作用,则是健康素养方面普遍存在的短板。明知减肥禁药毒性极大,仍敢豁出去用药;非法诊所以数倍剂量使用激素或抗生素所产生的短期“神效”,让部分民众以为“神医在民间”等,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治理生长激素滥用除了要就事论事,还应该上升到正确看待药品的作用与毒副作用的高度,通过更有针对性的健康科普,让民众不再对药品的毒副作用满不在乎。

  “电视里面吹去呗。”40年前,班长对张建国说。耿直的张建国没有把这当作一句戏谑,而后便开启了一段长达40年的追梦历程。

  而在炊事班里,他也曾一个人为全连100多个人做过饭。“那次我让副班长帮我看着火,他没看好差点把饭弄糊了,还好最后没事。这是(班长)第一次把任务交给我,而且全连100多人要吃午饭,再做就来不及了。”在部队,做饭是件大事,“我急得直想打他,让战友饿着肚子,那还怎么打仗?”

下周,希普金斯将进行内阁改组,全面调整各项政策。他还暗示,应对通胀将是其内阁精简工作计划的首要任务。

  如今,居民出门步行不到15分钟,就能到达社区养老服务站、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托育服务中心、超市……15分钟生活圈,便利了居民生活,更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成为金元社区居民高品质生活的组成元素。

  正是在这种逆境中,世乒赛来到了天津。

  “那有什么秘诀,带小孩子就是有人扮红脸有人扮黑脸。训练苦了,或者挨训了,就带她出去吃顿好吃的,玩一玩,她心情马上就好了。盈莹是个懂事的姑娘,很好哄的。”天津女排领队张静坤说道。在队中,大家习惯叫李盈莹“妹妹”,至今她都是队中的团宠。而她也深知排球是一项集体项目,只有大家互相理解,互相包容,才能让队伍取得好成绩。

林宗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