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城市学院良渚文明研究中心成立

来源: 华商网
2024-06-04 08:42:40

  中新网杭州6月3日电 (王题题 孙亚飞)6月3日,浙大城市学院良渚文明研究中心(下称“良渚文明研究中心”)在浙江杭州成立。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一级教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王巍受聘为讲座教授,领衔指导良渚文明研究中心建设工作。

  据悉,良渚文明研究中心的成立,旨在以建设“良渚文明全球文献中心”、举办高水平学术论坛、建设“高能级文化智库”、建成“良渚文明数字实验室”和“良渚文明创新中心”为目标,以推动良渚文明的保护与研究、传承与活化为主要任务。

  该研究中心将构建一个从学术探索、文明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到展示传播与创新转化的全链路闭环,力求成为业内一流、全国知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科研高地,同时凸显浙大城市学院的独特研究特色,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贡献力量。

  近年来,浙大城市学院在良渚文化研究方面积极布局,大力推进“良渚文化进校园”活动,着力为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贡献力量。

  此前,该校不仅开设了该省首个本科考古学专业,还获批首家浙江省高校团队考古发掘资质,并设立 了浙江历史研究中心、浙江大运河文化研究院、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相关研究机构和平台。

  此外,该校还积极与杭州市委宣传部、杭州市文广旅游局、良渚遗址管委会、西泠印社等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良渚博物院、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等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机制。

  在教育教学方面,浙大城市学院更是展现了其独特的创新力。该校邀请了王巍、单霁翔、王宁远、陈寿田等专家学者到校主讲“良渚遗址与中华文明”系列大课,每年组织新生赴良渚遗址参观,举办良渚文化主题展览,开展良渚文化进课程的教学改革,在毕业设计中围绕良渚文化进行“真题真做”,有力促进了良渚文明与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的有机融合。

  据了解,此次良渚文明研究中心的成立,不仅是浙大城市学院在良渚文化研究方面的重要举措,更是服务浙江文化强省建设、助力杭州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的有力抓手。浙大城市学院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党委副书记杨波表示,该校将以良渚文明研究中心为平台,积极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将研究中心建成有高度的良渚文明研究人才聚集地,促进有广度的良渚文明国际交流互鉴,结出有深度的良渚文明研究果实,推动良渚文化研究深入发展。

  良渚文明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是世界文明的瑰宝。在王巍看来,在高校成立良渚文明研究中心,对于传承良渚文明和推动相关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良渚遗址管委会二级巡视员、浙大城市学院兼职研究员陈寿田则期许:“我们身处良渚遗址所在城市,要以良渚文明研究为重要着力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完)

  联合国25日发布的最新报告预测,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将会加速,并且还将带动区域经济增长。

  不仅如此,“游博物馆过大年”同样成为新风尚。据不完全统计,北京、上海、广东、湖北等19个省份900余家博物馆策划推出展览和活动2200余个。中国国家博物馆“癸卯金安——二〇二三新春展”、山西考古博物馆“安辨雄雌——山西出土兔文物展”、辽宁省博物馆“玉兔迎春——生肖系列文化展”等。将生肖文化与文物文化相结合,展示的是“兔文物”,折射的是“年文化”、迸发的是“爱国情”。

  面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重要关口,广东如何率先突破、示范引领?

  气温骤降、巨浪翻滚、陨石来袭……伴随故事推进,《流浪地球2》呈现太空电梯、月球残骸坠落地表等诸多精彩的视觉特效。“通过采用3D打印、数字车床、激光雕刻等技术,影片道具生产更有效率、制作更为精细。”导演郭帆说,“我们还尝试用技术手段雕琢不同年龄阶段人物面部状态的变化,使人物形象更加逼真,故事讲述更具感染力。”

  把握三个原则:一是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北京市、河北省根据发展定位和实际需要,依法赋予通州区与北三县部分省(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逐步落实“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控”,提升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平。二是有序实施、务实推进。分步有序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联控联治,产业发展协同协作,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三是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建立健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管理体制机制,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

  据新华社昆明1月28日电(记者 严勇)今年春节,由于旅游市场快速回暖,在丽江古城开民宿的安徽姑娘赵丽丽没有回老家过年,不得不紧急招聘店员,接待一拨又一拨入住的游客。

朱予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