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尊盘实现数字化复原

来源: 楚天都市报
2024-06-09 18:03:03

  中新社武汉6月8日电 (武一力)曾侯乙尊盘数字化复原成果发布会8日在湖北省博物馆举行。湖北省博物馆联合故宫博物院运用工业CT技术,历时逾两年,首次获取曾侯乙尊盘完整三维结构模型,并通过数字化处理,制作三维数字化复原视频。

  曾侯乙尊盘于1978年出土于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由尊和盘两件器物组成,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湖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曾侯乙尊盘作为中国迄今为止制作工艺最为复杂的青铜器,被考古界视为商周青铜器的巅峰之作。

  湖北省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心江旭东博士介绍,因曾侯乙尊盘结构异常繁复,加之青铜器密度高,传统扫描技术无法对其进行数字化建模。自出土以来,它的内部结构一直不为人所知。为此,业界专家运用工业CT技术对曾侯乙尊盘精准三维扫描建模,清晰复原内部结构。

  此次发布的三维数字化复原视频,庖丁解牛般拆解了曾侯乙尊盘完整结构:尊由1具尊体和33只附件、19只U形锁扣,通过32处铅锡焊、23处铜焊接连成一体;盘由1具盘体和44只附件,通过8处铸接、52处铅锡焊、4处铜焊接连成一体。

  江旭东说,曾侯乙尊盘龙蛇盘踞,集浑铸、分铸、焊接等多种工艺为一体,比如尊的口沿为多层镂空附饰,层层堆叠,成为复原过程中的较大难点,但也恰好显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卓越智慧和精湛技艺。

  故宫博物院文物保护标准化研究所所长曲亮表示,在现代科技帮助下,曾侯乙尊盘复制件来日可期。但更为重要的是,数字化复原技术可为观众呈现文物肉眼所看不到的一面,创新博物馆公共教育形式,多元化呈现文物价值。(完)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北京1月27日电 (记者 郭超凯)记者27日从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获悉,1月21日至26日,春节假期前六天全国移民管理机构共查验出入境人员239.2万人次,较去年春节同期(2022年1月31日至2月5日)增长123.9%。

  另一位民间出题人杨志威则是用食品雕刻展现自己心中的诗词。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食雕早期往往局限于花卉一类的题材,而随着劳动人民一代又一代的钻研与精进,到如今已经可以呈现出人物、鱼鸟等不同题材的作品。杨志威就用食雕这一传统技艺,展现出了“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壮阔场面。

  1月26日23点16分,大年初五,正值新春佳节假期,广铁集团广九客运段广深动车队值乘的C9017次列车,搭乘着570多名返岗务工人员,途经广州东、东莞、常平、樟木头,于27日零点43分抵达深圳站。

  据了解,目前,故宫博物院共有文物1863404件,故宫北院建成后,展览展出条件将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和提升。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云中”千人团集体朗诵了苏轼的《初到黄州》。遥想当年,诗人贬谪至黄州,却以苦为乐,以祸为福,虽然处于人生低谷,却仍能安之若素,自我调侃,其心胸之豁达,跃然于纸上。观众也跟随着现场的集体朗诵寻味到黄州的鱼鲜笋香,感受到诗人的广阔胸怀。

  ——专访北京民俗学会会长高巍

张健铭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