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问答·总书记的牵挂|“‘馒头办’没有了吧?”

来源: 中国搜索
2024-06-20 00:06:48

  “‘馒头办’没有了吧?”

  2019年3月8日,在全国两会河南代表团审议现场,习近平总书记这么一问,全场都笑了,大家纷纷答道:“没有了!”

  “馒头办”,年轻代表听着名字有趣,上了年纪的代表对此记忆犹新。民以食为天,曾经,为了取缔不卫生的馒头小作坊,加强对馒头市场的管理,郑州市成立了“馒头办”,引发过不少讨论,是当时的热点新闻。

  河南是农业大省、产粮大省。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把关注点落在了“三农”上:“你们耕地面积多少?”“耕地红线多少?”“小麦亩产量多少?”……习近平告诫大家,千万不要在吃饭问题上得健忘症。 

  中国是人口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经过艰苦努力,如今,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从当年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连年丰收,大国粮仓是不是高枕无忧?2022年3月,习近平参加全国政协联组会时强调,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他指出:“像我们这样的大国绝对要靠自己。”

  14亿多人口要吃饭,是中国最大的国情。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从粮食安全说到耕地保护:“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农田就是农田,农田必须是良田。决不允许任何人在耕地保护上搞变通、做手脚,‘崽卖爷田心不疼’。”

  中国耕地总量少,质量总体不高,后备资源不足,人地关系十分紧张。这个严峻现实决定了我们必须把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任何闪失。

  两会会场之外,习近平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了解耕地保护情况——

  东北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4。2020年7月,在吉林梨树,习近平步入玉米地深处,近距离察看黑土保护情况:“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留给子孙后代。”

  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称。2022年6月,在四川眉山,他来到高标准水稻种植基地,强调要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是耕地保护和改良的重要方面。2023年5月,在河北沧州,他走进旱碱地麦田:“全国有15亿亩盐碱地,其中适宜种植粮食的5亿亩,如果能开发利用,对于扩大我国耕地面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当年,担任福州市领导时,习近平就把抓“菜篮子”作为第一要务。2023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谈起这段往事:

  “当地叫‘三日不见绿,两眼冒金光。’能不能吃上菜就是政治。现在我们有一些在基层的干部,特别是一些年轻干部,忽视了这方面的问题,这是不行的。耕地红线是终身追究的,退休了也得追究。这都是‘国之大者’。”

  随着农田水利骨干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黑土地保护工程、耕地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工程等先后实施,这些年全国耕地总量持续下降态势得到初步遏制,2023年全国耕地总量连续第三年净增加。

  从“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到“保证农田不能非农化”,从“树立大食物观”到“粮食饭碗中国必须端牢”……习近平在全国两会上就保障粮食安全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实践证明,立足粮食基本自给,一个国家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

  谁来养活中国?习近平说得斩 钉截铁:“中国要靠自力更生,自己养活自己!”

  (学习小组微信公众号)

  叶志斌感叹,这一切都跟十几年前不一样了。那时跨境电商门槛低,随便做个网站,B端和C端都有大量订单。在选B还是选C的分岔口上,叶志斌因为自身的条件限制,希望更快、更容易地赚钱,因此抛弃了零售路线。然而现在,再想转向跨境零售,“已经不能有任何短板了。”叶志斌说。

  界面新闻注意到,在17个常住人口增加的省份中,有9个省份的自然增长率为负,其中既有经济发达的江苏省,也有劳动力输出大省四川、云南等省份。

  中国银行副行长张毅表示,在负债结构上,把活期存款营销和拓展放在重要位置上。同时,控制高成本存款占比,包括协议存款、5年期以上高成本存款。

  中央第十巡视组日前完成了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的进驻工作,将开展为期两个半月左右的常规巡视。

  12日,浙江省党政代表团在江苏考察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了解核心技术突破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撑的积极成效;参观南京软件产业博览馆,全方位了解中国(南京)软件谷的发展成就和谷内软件企业的科技成果;来到苏州工业园区展示中心,聆听践行新发展理念、建设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情况等介绍;走进南京高速齿轮制造有限公司、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宝时得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现场观摩企业加快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运用的火热场景。

  据新华社去年11月9日报道,多家德国企业负责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是中德建交50周年,相信中德两国经贸领域交流与合作将继续深化,这有利于中德经济社会发展。

李柏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