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业绩预告信息披露不准确 多家上市公司收监管函或警示函

来源: 猫眼电影
2024-05-31 08:03:05

  近期,针对上市公司业绩预告信息披露不准确的强监管仍在继续。

  公告显示,1月31日,荣盛石化披露了《2023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公司2023年度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4亿元至6亿元。2月24日,公司披露了《2023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将上述金额更正为盈利8亿元至10亿元。公司业绩预告相关信息披露不准确。

  荣盛石化解释,公司之所以出现上述错误,是因为公司对证监会在2023年12月发布的新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2023年修订)》理解有误,未将符合经常性损益确认条件的14亿元政府补助分类为经常性损益。

  “对于上市公司因业绩预告信息披露不准确而收到监管函或警示函的情况,我们应当持审慎和客观的态度。”康德智库专家、上海市光明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大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监管函或警示函的发出表明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着严格的要求,这是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权益的必要举措。同时,这也是在提醒上市公司要高度重视业绩预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避免误导投资者,影响市场稳定。”

  “此外,从投 资者的角度来看,监管函或警示函的发出有助于投资者更加清晰地了解上市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减少投资风险。同时,也提醒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需要更加关注公司的基本面和业绩情况,避免盲目跟风或听信不实信息。”刘大卫补充说。

  从以往监管层对上市公司业绩预告违规处罚的情形来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业绩预告与实际差异较大。

  “业绩预告是上市公司信披工作的组成部分,更是投资者决策的重要参考之一。若业绩预告与实际差异较大,可能会严重误导投资者,损害投资者的利益,扰乱证券市场的秩序。”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刘大卫也认为,业绩预告是投资者判断公司前景的重要依据。他表示:“不准确的业绩预告可能使投资者对公司的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产生质疑,进而影响公司的声誉和形象。因此,上市公司应当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业绩预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避免给投资者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持相同观点的还有银华新锐成长混合基金经理方建,他认为市场在2022年四季度中下旬发生了两大核心转变,“地产政策调整”和“防疫政策优化”。

  据了解,去年以来天然气上游价格异常波动,容易造成当地城燃企业与工业企业关系紧张,投诉争执不断,特别是2022年3月后,购气价格一度暴涨至6.72元/立方米,并持续高位。

  乐安九瀑峡水利风景区

  威廉-布莱尔投资管理公司投资组合经理巴贝(Yvette Babb)表示,“美联储转向不那么激进的货币政策以及中国的重新开放均提振了新兴市场的增长前景。”他透露,最近几周,该机构已经买入了土耳其、塞尔维亚和匈牙利发行的债券。

  对于退款相关事宜,北京商报记者联系到网易方面,对方回应称,关于暴雪游戏退款的信息可以以公告信息为准,最终退款金额将以停运后玩家账号内实际剩余的可退款商品数量为准,且不会超过该账号可退款商品的历史累计付费金额,退款审核所需的时间将由退款数量、玩家账号状态及退款信息的准确性等实际情况决定。符合退款要求的金额将于通过审核后的15个工作日内退还至玩家的收款账号。

  走进中宁县鸣沙镇商贸市场,从事枸杞贸易的马跟回正在收拾铺子,所剩不多的袋装枸杞零零散散地摆放在货架上。“买枸杞吗?春节前坐高铁来镇上玩的游客几乎都买走了,现在就剩这些果粒小的。”老马笑着拍拍空空的货架:“附近有高铁站就是好,游客一多,枸杞的口碑就传出去了,还有不少客人留下电话回购。”

陈伟亚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