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补墒保秋粮 多地战高温稳生产保民生

来源: 悦文天下
2024-06-17 12:03:02

  抗旱补墒保秋粮 错峰施工稳进度

  多地战高温稳生产保民生

  近期,北方多地出现高温天气。水利部6月12日针对河北、山东、河南等8省启动干旱防御四级应急响应,多省份严格落实抗旱责任制,多措并举战高温,稳生产,保民生。

  “截至6月12日,衡水地区50%的小麦已完成收割。”河北省衡水市农机管理总站站长王晓介绍,衡水市各县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深入小麦收割现场,为作业农机手发放防暑物品,并保持“三夏”热线电话24小时畅通,帮助农户、农机手协调解决问题;在22个高速公路出入口的农机跨区作业服务站,为外来农机手赠送防暑降温礼包。

  “当天收麦当天播”“上午收麦下午播”“前面收麦后边播”……为应对气温居高不下给秋作物播种出苗带来的影响,河北合理调配小麦机收和玉米机播作业,尽量减少接茬耗时,截至6月13日17时,全省夏玉米播种1975.6万亩。

  在陕西,富平县总工会与县农机手联合工会、中农集团陕西实业公司组建“情系三夏慰问农机手”工会志愿服务队,深入一线夏收农机收割作业现场,为奋战在麦收高温第一线的农机手送去“清凉大礼包”及西瓜、饮料、矿泉水,鼓励农机手抢抓农时,做好麦收。

  山西省水利厅启动干旱防御四级应急响应,要求加强旱情监测预报及现有水源统筹调度,保障城乡供水安全和抗旱灌溉用水需求。目前,山西南部沿黄各提水泵站开足马力上水,全力灌溉保夏播、抗旱保秋粮。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启动抗旱四级应急响应,要求迅速开展抗旱夏种,充分发挥各类抗旱队伍和设备作用,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滚动做好农作物造墒播种、灌溉保苗,督促引导群众广泛开展抗旱补墒,全力以赴做好抗旱工作。山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要求,晋中、长治、晋城、临汾、运城、吕梁等6市及山西省防指有关成员单位严格落实抗旱工作责任制,按照职责分工扎实落实各项抗旱措施,密切监视旱情发展;加强会商研判,强化工作督导指导,统筹水资源调度管理,优化用水计划。

  高温天气也对户外建设作业带来了考验,各地采取错峰施工、轮换作业等措施,科学调整工作时间,保障项目建设施工进度。

  “工友们,歇一歇,来吃块西瓜!”6月14日下午3时,一辆装载着矿泉水、西瓜、绿豆汤的物资保障车驶入中铁二十局西延高铁15标灞桥制梁场,为一线作业人员带来消暑物品。

  据了解,西延高铁南起西安,北至延安,是陕北革命老区首条高铁。

  为做好高温天气下的安全生产,西延高铁15标项目部制定防暑“凉”方,为施工现场及员工住宿、休息区配备了28台冷风机、100余台空调,并不间断供应藿香正气水、西瓜、绿豆汤等。同时,采取“忙两头、歇中间”错峰施工方式,所有作业点工人避开12时至15时的高温时段,保障项目节点建设进度 ,确保项目各项年度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陕西省总工会近日发布《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和夏季防暑降温工作开展“安全生产月”和“送清凉”活动的通知》,部署做好职工防暑降温工作,办好工会“送清凉”活动。其中,西安市小寨路街道总工会联合御笔华府社区工会驿站开展“工会驿站聚爱心 炎炎夏日送清凉”慰问活动,为环卫工人送去防暑降温物资。

  在雄安新区中央绿谷及临淀湾区一期工程总承包第三标段施工现场,作业开启防暑模式,采取错峰调整、轮换作业等办法,缩短连续作业时间。现场还配置“防暑桌”,每天定时提供消暑物品,桌上急救箱里装满了防暑降温药品。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调度,今年春节期间全国“菜篮子”重点产品市场供应总量充足,价格整体稳中略升。

  “团圆才是最浓的‘年味儿’。”曹敏说,一家人团聚起来共同过年,是中国亲情文化的浓缩,蕴含着中华民族共有的情结。定格在“全家福”照片中的2200余人,都属于宋姓家族,从几个月大的婴儿到90多岁的老人,涉及宋姓家族的8代人,也体现了村里和谐一家亲的幸福画面。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北京1月28日电 (记者 高凯)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1月27日21时30分,2023年春节档电影票房达67.34亿元(人民币,下同),超2022年同档期。观影总人次1.29亿,总场次达到265.37万。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哈尔滨1月28日电 (仇建)哈尔滨机场28日发布消息,随着探亲流、旅游流高度叠加,27日,哈尔滨机场共保障航班起降468架次,运送旅客73757人次。起降架次和客流量分别打破历史纪录。

  作为一家成都本土高新技术企业,海创药业于2013年创立,并于2022年科创板上市。陈元伟表示,优化营商环境是保护支持市场主体的重要举措。他建议,要加强创新药品种上市支持,同时强化创新药品产业化支撑服务,支持创新药产业化服务机构发展,为创新型医药企业提供生产制造服务、药品注册服务、临床咨询服务等药品产业化过程中所急需的专业服务。

  四川成都作为企业发展热土,近年来持续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在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进入全国10强,居中西部城市首位。数据显示,面对去年疫情冲击、高温限电等多重考验,成都市仍然新增市场主体29.6万户,总量达344万户,位居全国第二,GDP历史性迈入2万亿元台阶,彰显成都作为超大城市的韧性和活力。

杨佳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