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乡村)流行音乐与“梅花”同台 华北古村落办起世界音乐节

来源: 华商网
2024-06-01 13:44:45

  中新社保定5月30日电 题:流行音乐与“梅花”“同台” 华北古村落办起世界音乐节

  中新社记者 陈林

  因三面环水、每逢雨季水流相激得名的大激店,是华北平原一个普通的小村落。近年因举办世界音乐节,而被外界熟知。

  流行音乐与“梅花”“同台” 东西文化碰撞交融

  夜幕降临,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大激店镇大激店村的音乐广场上,坐满游客和附近村民。曾昭娟、于兰等8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即将为观众登台表演。

  这并非大激店村首次遇见“梅花”。大激店村党支部副书记李钱琛说,去年就有多位梅花奖获得者来村演出,平日村里也会有各种演出。“此前同一广场,先后举办过六届世界音乐节,48支中外乐队进行演出交流。”

  近年,村里围绕“古、水、文”特色发力文化产业,2016年起举办世界音乐节就是其中之一。李钱琛说,通过“古村落+世界音乐节”方式,希望吸引更多人关注,让文化资源汇聚。现在越来越多知名音乐人、戏曲家把培训班、工作室办在了村里。

  外国游客也越来越多。一位曾参加大激店世界音乐节的意大利歌手受访时表示,在这里尝试把更多欧洲音乐文化与中国音乐文化结合,“实现新的突破”。

  从举办世界音乐节到电竞音乐节,再到如今几乎每周都有戏曲演出,中西方文化在“同一舞台”交流碰撞的同时,也让大激店的名气越来越大。

  千年古村变身景区 文化IP赋能乡村振兴

  这里是相传有3000年历史的民间古村,亦是官方认证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千年古柏犹在,清代戏楼已是网红打卡地。

  古树下,戏楼旁,忙完农事的老人在摇扇纳凉;九亩竹院艺术家文创园中,游客正静心欣赏一场小型美术书法展;藏于村中、由老房子改造的“晴耕雨读”系列民宿里,慕名而来的游客正招呼好友品茗闲话……

  居民住在景区里、游客住在村民间感受农村烟火气,是该村旅游特色之一。小院内,65岁的村民石国平正在整理刚摘的西红柿。对于近2元(人民币,下同)每斤的收购价,他较为满意。两个孩子,已成家立业,他和老伴身体硬朗,又种起了蔬菜大棚。

  因看戏“耽误”,此时的他一边忙碌,一边笑着让游客品尝西红柿。这是今年大棚第二茬收获,“头茬草莓没出地头就卖完了”。

  石国平说,近年村民文化生活愈发丰富,村里还有美术、音乐、戏曲等组织,村民和游客经常一起活动。

  村民变富身份渐多 仰望星空亦见乡愁

  村里街道上,一边贴有丰收摄影展照片,一边是村民“最美全家福”照片。王芳家的合影,也在其中。

  43岁的王芳,是村里服务大厅工作人员。家中两个小院,一个自住,一个出租。

  王芳说,随着村里文化赋能发展,越来越多文化产业在此聚集,村民的身份也从过去单一农民 逐渐增多。她以自己举例:是农民,入股村办企业也是股东;是村里工作人员,房屋出租亦是房东。“村里人每一个身份的背后,都是一份体面的收入。”

  数据显示,走文化路、紧握生态饭碗的大激店村,2023年全年游客120余万人次。村民年人均收入达4.2万元。

  周末,王芳经常和家人到村口的花园中心游玩。那里有她曾种过的土地,现已被租种,成了花草地。她喜欢花草中的星空帐篷。“仰望星空中,也看得见乡愁”。(完)

  当天,“春风行动”首场大型招聘会在武汉市东西湖区五环体育中心举行。记者在现场看到,100多家企业进场招聘,涉及汽车、食品、电子电器、快递物流、光电等行业,提供近50个类别工种、约1万个岗位,最高月薪达万元以上,平均工资5000元以上。现场还设置有网络直播招聘区,顺丰、仟吉、海尔等多家企业线上为求职者答疑解惑。

  而罗氏的利司扑兰口服溶液用散(商品名:艾满欣)于2021年6月上市,该品种为儿童罕见病治疗药品,适应症为2月龄及以上患者的脊髓性肌萎缩症(SMA)。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朱民表示,需要构建零碳金融市场体系来支持国家的碳中和战略,让市场发挥金融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发挥碳价格发现和逼近的机制,配置资源找到价格;同时继续提高零碳金融融资在整体社会资源中的比重,丰富银行零碳贷款的结构和零碳银行的产品,大力发展债券市场,优化零碳金融市场结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碳交易市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要准确领会和把握。

  次日上午

  接到指令,受油机飞行员操纵战机,放出受油探头,精确控制杆舵油门,迅速接近加油机。只听“咔”地一声,探头稳稳地对接锥套,不一会儿便完成加油。

周文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