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崇明: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升碳汇能力

来源: 山东大众网
2024-06-23 19:25:02

  据悉,本次边会由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与中国新闻社共同主办,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中国新闻网联合承办。

  上海崇明地处中国东海岸与万里长江的交汇处,是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陆域面积1413平方公里,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誉为“太平洋西岸难得的净土”。

  张秩通介绍,崇明区制定了中国首个区域碳中和实施方案,从新能源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等9个方面提出了碳中目标的实现路径,并在交通、农业等10个领域开展特色示范。同时,崇明区率先开展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建立GEP核算“1+1+N”制度体系,实施碳排放精细化管理,推进生态产 品统一登记,服务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碳中和示范区建

  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上,崇明区不断探索双碳技术的研发应用。张秩通介绍,崇明东部建设了上海首个“渔光互补”示范工程。据悉,该工程的总装机容量达到110兆瓦,年发电量达到1.4亿度,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4万吨。

  除此之外,崇明区还积极探索建筑、交通领域的减污降碳。例如,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全岛的公交车、出租车、政府用车全面完成新能源车辆替换;中国首艘超级电容新能源车客渡船在崇明投入运营;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园被评为中国首个碳中和园区……

  在提升碳汇能力方面,张秩通介绍,崇明区持续推进大面积植树造林,森林覆盖率从2004年的13.5%增长到2022年的30.7%。同时,崇明还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湿地面积达到了2642平方公里,目前,正在积极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加快推进滨海湿地保护修复,不断积蓄蓝碳潜力。

  崇明区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退滩还江等政策,并把全域设为野生动物禁猎区。二十年来,崇明累计投入近200亿美元,持续开展水、土、林、气环境治理,已经成为上海水体质量最佳、空气质量最优、林地面积最广、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

  随着出境团队游重启,多家中外航空公司恢复或增加国际及地区客运航线。

  本报记者 李志伟

  虽然天气还比较冷,但走进北京一处公园,记者看到,还是有游客在草坪上搭起了帐篷。记者从园方了解到,近两年,受露营热的影响,不少人都喜欢带着帐篷去公园。

  有鉴于此,上述地区在调整中考体育测试项目的同时,还纷纷针对开学后的学校体育锻炼和体育中考等提出了相关要求,回应了取消长跑后学生该怎么动起来的问题。具体而言,学校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对体育中考项目进行合理、科学的选择和专项训练,科学评估学生现有的体能状况和运动能力,精心制定新学期教学计划,循序渐进、逐步恢复,避免过早开展高强度、大负荷的运动,以中小强度的有氧运动为主,逐步恢复学生的运动机能和基本运动能力。

  不难想象,不久的将来,公司经理只要按一下按钮或者对语音机器人发个指令,就可以将一个粗略的文档转换成优雅的演示文稿,而无需劳烦公司文秘。这无疑颠覆了我们早已熟稔于心的工作场景。

<strong>  限薪令暂保持不变</strong>

夏尚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