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古琴遇见卡拉通 中菲艺术家合奏“交流乐章”

来源: 南方网
2024-06-11 11:21:29

  中新社马尼拉6月10日电 题:当古琴遇见卡拉通 中菲艺术家合奏“交流乐章”

  中新社记者 张兴龙

  一场中菲艺术交流活动当地时间9日晚在菲律宾国家文化中心(下称“文化中心”)拉开帷幕。此次活动为庆祝中菲建交49周年暨中菲友谊日而举行,特别推出“古琴艺术走进中菲人文之驿”文艺汇演。

  当晚6时,距离中国古琴演奏正式开始尚有两个小时,菲律宾青年情侣山姆和杰伊已经在文化中心大厅排队等候入场。

  由于排在观众队伍的后半部分,山姆和杰伊入场后只能在中间的最后一排找到座位。“如果来得再早点就好了。”这是他们第一次聆听中国古琴演奏,他们希望能坐得更靠前,以便“听得更清楚一些”。

  作为当天演出的重头戏,来自中国中央民族乐团的古琴演奏家杨致俭带着满满诚意而来。杨致俭介绍,他当晚用于演奏的,是一张造于公元756年的古琴。“今晚,我用一张有着1200多年历史的古琴,弹奏一首2500多年前的曲子(《高山流水》)。”

  不仅如此,杨致俭还对中新社记者说,为了拉近与菲律宾听众的距离,他在演出前专门到本地商场购买了一件“巴隆他加禄”。巴隆他加禄是菲律宾国服,由菠萝纤维制成,前襟及下摆处常饰有刺绣、镂空等花纹,常见于重大节庆和宴会等正式场合。

  《高山流水》一曲开始,整个会场迅速变得安静。杨致俭身着巴隆他加禄坐在凳子上,面前放着那张有着悠久历史的古琴,随着双手轻抚琴弦,悠扬的琴声在会场内回荡,观众也随之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之中。

  一曲结束,山姆赞叹:“精彩极了!”杰伊则分享说:“这次演奏让我想起了之前看过的中国山水画展,仿佛那些画中的山川河流又出现在我眼前。”她表示,这场演奏让她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紧随其后 的,是由菲律宾民族舞蹈团带来的卡拉通(Karatong)舞蹈表演。卡拉通源自菲律宾中部莱特岛的一种传统竹筒打击乐。最初,莱特岛居民通过猛击竹筒发出响亮的声音,以警示海盗来袭等危险。随着时间流逝,这种做法逐渐演变成一种充满活力的民间舞蹈,并结合了动感的音乐和舞步。

  年轻的舞蹈团成员们身着菲律宾传统服装。男性舞者腰间还系着竹筒乐器,并随着音乐敲打出明快的节奏;女性舞者则轻盈地随着节奏舞动,展现出优美舞姿。“舞蹈是我们与观众交流的桥梁”,舞蹈团的特丽莎说,“通过这种表演,我们希望与观众产生联结和共鸣。”她相信,现场的中国观众能够通过这些充满活力的表演,感受到菲律宾人的热情与乐观。

  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黄溪连在活动开幕致辞时说,中菲两国文明就像各自的古乐器一样,虽有音域音色之别,却都能演奏出美妙的乐曲,为两国人民提供丰厚精神滋养。

  表演结束,杨致俭听到杰伊的感受后评价说,她的理解很准确,并表示:“如果他们觉得好,明年(中菲建交)50周年,我们还可以再来。”(完)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衢州1月28日电(董易鑫 吴雅璐 余问清)1月28日是农历正月初七,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当日,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3万余名党员干部走向山林、田野,和村民们一起义务植树,延续当地42年来从未间断的“植树拜年”传统。

  这是他精心选择的一条路线。“阿拉木图对中国游客免签,所以在那里转机,顺便玩了一下。”夏津津说,“飞机上应该有一半都是中国人,我朋友圈里也有很多来阿拉木图旅游或转机的,转去土耳其或者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

  <strong>“消失的超额收益”</strong>

  <strong>住房消费链长期存在</strong>

  <strong>2022年汽车出口超300万辆(新数据 新看点)</strong>

  生产高速运转,车轮也加速向前。大年初一,徐州兔年首趟中欧班列满载着橡胶轮胎、日用百货等徐州本地出口产品,以及无锡接续班列运载的小天鹅干衣机等省内外贸货物,驶往俄罗斯。徐州市国际货运班列有限公司市场业务部负责人高博洋介绍,“今年中欧班列将充分挖掘地方产业特色,持续提升和巩固‘班列+’创新成果。”同一天,中欧班列(江苏号)在南京、苏州、连云港也分别鸣笛启程,吹响兔年奋进新征程的号角。

陈立绮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