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风海韵两千里 串珠成链一路通(经济新方位·重大工程一线)

来源: 北青网
2024-06-19 03:59:42

  海南环岛旅游公路途经21处旅游度假区和261处滨海名胜古迹——

  椰风海韵两千里 串珠成链一路通(经济新方位·重大工程一线)

  本报记者 赵 鹏 孙海天 韩 鑫

  车过山头,但见海岸线如弓,大桥好似弓弦,河流如箭奔涌向海。这是海南省万宁市龙滚河大桥,也是海南省首座无背索斜拉桥——海南环岛旅游公路8座特殊结构桥之一。

  这条长988.2公里的环岛旅游公路,架设142座桥梁,贯穿海南沿海12个市县,将21处旅游度假区和261处滨海名胜古迹串珠成链,共计9类84段景观,其中包括南山文化旅游区、大小洞天旅游区、蜈支洲岛旅游区、分界洲岛旅游区等4家5A级景区,是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和创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先导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自2023年12月18日全线通车以来,环岛旅游公路车流涌动、客流如潮,这个元旦假期尤其火爆。沿途哪些美景令人印象深刻?对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有何意义?近日,本报记者沿着这条风景大道一路采访。

  旅游路——

  处处美景,人在画中

  过龙滚河大桥往北,环岛旅游公路依山傍海而建,一路蜿蜒。经过正门岭大桥,车辆仿佛行驶在崖壁之上,身旁咫尺就是茫茫大海。从桥上俯瞰,整个山钦湾尽收眼底。桥下不远处,是著名景点燕子洞。环岛旅游公路万宁段全长96公里,可谓一桥一风景。

  “海南处处是美景。但一直以来,景点分散、交通不便。要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不能仅盯着一城一景,而是要着眼于发展全域旅游。”海南交投环岛旅游公路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环岛旅游公路就像一根线,串起沿途近2000里的海滩、湿地、田园、椰林等多种风貌景观。一路驱车而行,人似在画中游。

  在文昌木兰湾段,30多台白色巨型风车沿着弯折的海岸线排开。风车悠悠转动,海浪拍打礁石,移动摊点围满游客。“之前都是土路,只有风车维护车辆进出。现在公路一通,美景一下就‘活’了。”环岛旅游公路工程一工区项目副经理周景告诉记者。

  环岛旅游公路的开通,带火了自驾游。数据显示,元旦假期,三亚、海口进入全国自驾旅游城市热门榜前三,两地租车订单环比增长50%以上,近九成订单来自外地游客。

  乐东黎族自治县莺歌踏浪驿站,是环岛旅游公路沿线3个最早开业的重点旅游驿站之一。设计灵感来自黎族“船型屋”,游客在这里能够欣赏到当地盐田“天空之境”的美景。元旦假期,驿站举办了客房免费住、茶饮免费喝等活动,吸引游客驻足。驿站策划经理高淼忙得脚不沾地,却是喜不自胜。

  来到儋州市峨蔓镇,金黄松软的沙滩不见,一抹深色映入眼帘。“这里以火山岩景观为主”,环岛旅游公路五工区常务副经理刘旭介绍,“火山石堆积形成了原生态玄黑色海岸,别有风情。”总投资7亿元的火山海岸驿站以“地球演变的海边火山自然体验地”为主题,已于2023年12月15日启动运营。

  环岛旅游公路的火热,带动了海南全岛旅游业的蓬勃势头。 这个元旦假期,海南全省接待游客达171.71万人次,同比增长68.9%;旅游总收入达24.06亿元,同比增长60.1%;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47%。

  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推出环岛旅游公路自驾指南,不仅提供了海岛人文、运动亲海、自然探索、火山渔港等4种风格各异的主题玩法,还推荐了99种打卡方式、40个网红打卡点、3种海岛新体验。

  环岛旅游公路全线规划观景台、停车区共70处,目前45处观景台已全部开放,21处停车区也已投入使用,剩余4处停车区将在2024年陆续建成投用。此外,公路的驿站、新能源补给站、智慧云控中心等仍在加紧建设,未来公路联网成片、景点串珠成链,将更好实现游客“进得来、慢下来、留下来”。

  民生路——

  出行便利,产业发展

  “通桥以后,交通越来越方便,我也能放心过退休日子喽!”昌江黎族自治县南罗村村民羊寅生说。

  过去,一条珠碧江横在南罗村和儋州市盐丁村之间。村民要去邻村,得乘羊寅生那条3米多宽的渡船晃晃悠悠半个小时。轿车、货车绕道环岛高速,时间更久。

  如今,随着珠碧江大桥顺利合龙,车辆往返两岸的时间由近2小时缩短为10分钟。这座大桥由中铁二局承建,长3072米,是环岛旅游公路项目全线最长的桥梁。

  一桥飞渡烟波,通车取代摆渡,给村民出行带来了真真切切的便利。

  “环岛旅游公路建成,提高公路网运输效率,有利于沿线市县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三四工区片区负责人郑永增介绍,环岛旅游公路不仅是一条“旅游路”,更是一条“民生路”。路线规划之初,沿线群众就盼着改善出行、发展产业。

  “从临高县最北端的临高角到儋州市最北端的兵马角一段,海岸线曲折、海湾丰富。”中交二公局环岛旅游公路项目党支部书记杨涛说,这段路程既能让游客欣赏河海交融的壮阔景色,又经过洋浦千年古盐田、伏波庙等名胜古迹,“有很大的旅游潜力。”

  仅仅在两年前,这片区域还没有一条沿海公路,发展相对落后。龙豪村是临高县临城镇昌拱村下属的自然村,毗邻海南解放公园,距离临高县城仅有数公里,与外界的连接却仅靠一条狭窄的村道。渔获出不去,旅游进不来。

  “2023年6月,环岛旅游公路实现功能性通车后,村里的海鲜、农作物有了更好的销售渠道。”昌拱村党支部书记王若羽说。如今,龙豪村村前还配套建设了2公里骑行道,吸引不少从海南解放公园游玩归来的游客。“村里积极向文旅方面发展,已有20多户村民有意愿参与民宿开发。”王若羽说。

  环保路——

  腾地给树,生态优先

  冬日暖阳下,澄迈县大丰镇红树湾的一片绿地上,3棵大树静静矗立,离环岛旅游公路仅有数米远。3棵树的树龄都已超过百年,挂着古树名木保护牌,四周拉起保护线。

  “最初的规划路线覆盖了这3棵老树。最经济的法子是移植,但会让树木承担很大风险。”六工区副总工吴同国向记者介绍,“最终我们选择了一个不经济但环保的法子:变更原线路规划,项目给树让路。”

  经过与海南省交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沟通,大丰镇段的环岛旅游公路主线旁移数米,避开了古树,因此也多了10万元的建设成本。“多花的是工程造价上的‘小钱’,算的是生态保护的‘大账’。”吴同国说。

  澄迈“腾地给树”,儋州则“为蛙修路”。

  驱车慢行,路旁蛙声一片。环岛旅游公路儋州段,公路下藏着一条宽、高均为2米的涵洞,全长22.5米。通道内,左侧是混凝土台阶,右侧是水道,铺着碎石块。

  “附近有一片青蛙栖息地,生活着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虎纹蛙等蛙类。公路横贯而过,可能会影响青蛙的迁徙和繁衍生息。”项目施工方中咨集团项目工程师邱鹏飞提议,“找一个办法,让青蛙安全‘过马路’。”

  经过4个多月的实地踏勘、田野调查等,“蛙行道”的保护方案被敲定。“涵洞里留了两条路。平时,青蛙‘走’右侧水路,沿着石块通过。雨季的时候,就‘走’左侧台阶。”邱鹏飞说。

  这是环岛旅游公路首条专门给两栖动物通行的生态通道。通道外,项目方还根据青蛙习性,在湿地补种浮萍等水生植物,用碎石块铺设了一条500多米长的引导迁徙走廊。

  为蛙修路、为鱼砌坡、为鸟留巢、为树腾地……“要将生态优先的理念体现在海南环岛旅游公路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一棵树、一只小动物、一块湿地都要精心呵护,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共生共融、和谐共处的生态绿带,守护好海南的碧海蓝天、绿水青山。”海南省交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兴海说。

  本版制图:沈亦伶

  版式设计:蔡华伟

  澳大利亚华裔少年果果是在海外出生的“华二代”。在“万家灯火明”“四海团圆景”“春来万象新”三个篇章里,她向观众们介绍元宵习俗、制作特色元宵,并许下自己的新年愿望,生动展现了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承,温情满满又不失趣味。

  巡边路上有一座“特殊补给站”,萨仁便是补给员,每每队员们巡边出发前和回来时,都能在这里吃到萨仁做的可口饭菜。同时,这条巡边路也是通往牧点的邮路。

  陈玉英老人连续多年获奖,她委托子女表达:“长寿就是要心态好,要开心,家里氛围好。子女都对我很好,街道、里委对我也很关心。感谢,感谢!”她表示,健康长寿一方面与心态平和、起居有时、饮食有度相关,更重要的是家庭和睦,子女孝顺,也离不开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爱。陈玉英老人的子女告诉记者,老人生活在一个五世同堂的大家庭,家人之间虽然分开居住,但始终传承和睦的家风,彼此照应、相互关怀,逢年过节都要团聚到老人身边。

  这是二里头第一次出现在与考古相关的文字中,如此偶然,却于冥冥中如有接引。正是在这里,徐旭生看见“前由五类分子劳动改造时所挖水塘旁边,殷代早期陶片极多”,并从村民那里听说挖到陶片的范围南北约三里许、东西更宽。一股难以抑制的兴奋在他心底暗暗腾起,即使“忽闻雷声,北方云起,大雨一阵”也无法浇灭。当晚冒雨回招待所的路上,“天黑泥大且滑”,只能“脱鞋踏泥前行”,徐旭生却反而生出了一种“无限辽远”的感觉。

  江苏省杂技团勇于惠民开放的底气,来自节目的不断创新创作。2008年以来,该团创新把杂技艺术与诗词、舞蹈、戏剧等艺术相融合,先后创作了4部大型舞台剧、80多个小型节目。吴其凯认为,文艺院团一定要有自己的代表作品,只有打造出精品力作,才能创塑“建湖杂技”品牌,才能更好地活态化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发展好“建湖杂技”这个非遗项目。

  接下来的将近二十年时间,为配合当地的基础建设,二里头遗址进入了抢救性发掘阶段。不仅进一步细化了文化分期,还在西部和北部规划了三个新的工作区,使遗址范围大大扩展。而以铸铜作坊为代表的重点遗址发掘,连同大量出土器物,则以实物证明了二里头文化已经进入青铜文明。

卢怡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