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阐述俄经济转型十大目标

来源: 扬子晚报
2024-06-10 03:36:20

  首先在对外经济关系方面,俄将努力在世界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并改变进出口结构。尽管存在种种阻碍和西方制裁,俄仍是世界贸易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并积极发展物流,扩大合作地理范围。2020年至2023年俄与亚洲国家贸易增长60%、与中东国家贸易增长1倍。与友好国家的贸易已占据俄对外贸易额的四分之三。俄将继续加强与欧亚经济联盟合作,确保所有参与者的利益平衡。

  在物流运输领域,俄将加紧开发东部铁路网。到2030年,俄 东部铁路运输能力将增至2.1亿吨,到2032年增至2.7亿吨。在南部方向,国际南北运输走廊及亚速海-黑海运输走廊的发展计划已获批准。北方航道去年货物吞吐量3600万吨,未来可能突破1.5亿吨。俄将继续发展北方航道基础设施建设,为此将在俄联邦国务委员会框架内设立专门委员会。预计到2030年经俄领土的国际运输走廊运输量将达到2021年的1.5倍

  在跨境支付方面,去年俄出口以“不友好国家”货币支付所占份额减少一半,卢布结算在进出口交易中已接近40%。俄将与合作伙伴一道,增加本国货币在贸易支付中的使用,提高贸易结算的安全性和效率。

  二是转变俄经济增长质量和内容。他表示,去年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3.6%,今年第一季度为5.4%。俄经济增速超过全球平均水平,且增长态势主要来自非资源性产业。俄在GDP和购买力平价方面已超过日本和德国,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确保长期稳定的高速增长和高质量增长是俄面临的任务和挑战。

  三是提高劳动力市场质量。俄未来将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重新配置职业教育体系,培养现代化的紧缺专门人才,未来10年将再建40所高校。

  四是提高经济效益。他表示,实现经济高增长最重要的条件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俄应在短期内跻身全球机器人化密度最高的25个国家。

  五是数字革命。到2030年,俄将在经济和社会等所有关键领域创建数字平台,这些任务将在新的国家项目“数据经济”框架内得到解决。

  六是加速发展现代技术和创新经济。到2030年,俄计划跻身全球研发领域前10名。为此将在自动化、新材料、化学、空间服务、能源技术等关键领域启动一批新的国家项目。

  七是强化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目前俄有约650万家中小企业,政府将为中小企业更快发展创造一切条件。

  八是发挥地区潜力。明年俄将启动新的国家项目计划,以发展地区教育和医疗保健系统、体育、文化等,并改善城乡环境。到2030年底,俄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预算贷款发放总额将达2.5万亿卢布。

  九是减少贫困和不平等,提高居民和家庭收入。

  十是改善家庭生活质量。俄政府将加大力度支持出生率和多子女家庭,保护母亲和儿童,增加老年人和残障人士长期护理系统的可及性,改善教育和医疗保健系统及居住环境。

  普京表示,全球经济已进入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时代。俄将加大支持经济社会积极变革的力度,并愿与所有感兴趣的各方进行广泛合作。

  在内部信中,辛有志展望2023,“对我们来说,关键词将会是创新和突破。”他提出,辛选集团新年四个工作重心,包括新业务,新产品、新服务,新型组织管理,为社会增量提供价值。

  计划种植红枫树700棵,已种植100多棵……杨战锋走进现场了解进度。这里原是一片鱼塘,违规建有农家乐。管理处督促属地于2019年6月底前完成设施拆除,贯通鱼塘水系。2022年3月,陕州区争取到700多万元资金,开展植树种草,实施提升改造,目前已加固坝堤3000多米,种植荷花20多万株。

  本届双年展邀请了各个艺术领域活跃的策展人和学者担任板块策展人,从七个板块分别阐释“共生”这一主题。由房方策划的“可见的浪漫:有关北京的记忆与想象”(第二部分)、由申舶良策划的“幻方:艺术与文学的互映”、由龙星如策划的“大地热流:回到太阳时间的访客”和“英姿”板块于2022年12月31日在北京友谊商店开幕。由建筑师马岩松策划的“蓝图北京”展览单元将于2023年1月13日在木木美术馆(钱粮胡同馆)开幕。

  已经上映超过半月的《阿凡达:水之道》在这个假期实现票房逆转,收获2.73亿元票房,勇夺档期票房冠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片IMAX和CINITY等特效厅票房占到了20%以上。另外,该片的平均票价也从上映首日12月16日的56元下降到50元以下。对于影片市场表现的“回春”,影评人阿甘觉得当在情理之中,因为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的作品向来走长线放映,后劲非常足。尽管该片在剧情上遭到太过俗套简单的批评,但在他看来,该片依然是这几年最值得看的电影之一。目前猫眼专业版对该片在内地的总票房预测已从此前的10亿元回升至14.87亿元。

  “急诊量每天在涨,70%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很多为重症患者,发热、胸闷、咳嗽,而且基本是低氧状态。”急诊科护士长孙红经历过非典(SARS),不禁对记者感叹道:“我们那边使劲地收,这边不断地来。”

  中国海油集团能源经济研究院海洋经济研究室资深研究员李楠表示,我国浮式风电起步较晚,技术基础相对薄弱,但正加速推进商业化探索。

黄建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