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杯年轻球员为足坛立标杆

来源: 千龙网
2024-06-19 14:04:35

  果然还要靠年轻球员的朝气与冲劲“续命”,这是引领全球足球导向的大势所趋:足球的技巧只有建立在速度与力量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越来越多的年轻球员成为可以改变场上均衡局势的“爆点”,英格兰队之所以承担起争夺欧洲杯冠军的历史重任,并非因为31岁的射手哈里·凯恩可以在锋线上贡献稳定输出,而是因为20岁的贝林厄姆、22岁的萨卡、23岁的福登可堪重用,19岁的梅努和20岁的亚当·沃顿、22岁的帕尔默也在蓄势待发——相比更加年轻的英格兰队,基本沿用卡塔尔世界杯阵容的塞尔维亚队,即便在比赛中倾尽全力,也因为缺少年轻“爆点”败下阵来。

  没有几个20岁上下的“爆破手”,谁好意思说想夺冠?就连沉迷传控多年的西班牙队,都要把两边交给速度和频率像疾风一样的年轻人——22岁的威廉斯和16岁的亚马尔,他们是西班牙足球进化道路上的最大财富,斗牛士军团传统传控的升级版本看似“简单粗暴”,实则“精细灵巧”。亚马尔已经创造欧洲杯出场最年轻球员纪录,跑动起来浑身带劲的他就是纪录标杆,自过去一年进入顶级职业联赛,亚马尔成为巴萨队史最年轻出场球员、最年轻进球球员——梅西在自己17岁时完成巴萨正赛首秀并于当年赛季打入自己巴萨生涯首粒进球——2023年欧洲杯预选赛,亚马尔留下国家队最年轻球员进球纪录,这是年轻人对足球世界的回馈。

  尽管24支球队要到北京时间6月19日清晨小组赛首轮结束时才全部完成首秀,但不难得出的结论是,在战术层面,老将不再如以往一样吃香,毕竟现如今18岁到20岁的年轻球员,不乏在顶级俱乐部征战顶级联赛的经验——东道主德国队34岁老将托尼·克罗斯首战几乎神级发挥,可球队的未来,还是要靠两条边路飞翼、同样是21岁的维尔茨和穆西亚拉。在揭幕战中,正是维尔茨和穆西亚拉先后进球,帮助东道主拉开进球序幕,比穆西亚拉小3个月的维尔茨,也成为德国队在欧洲杯历史上最年轻的进球队员。

  延期1年举行的2020欧洲杯赛,丹麦队达姆斯高在小组赛进球,成为第一个在欧洲杯上进球的00后,波兰队小组赛替补出场的17岁少年科兹沃夫斯基成为欧洲杯最年轻出场球员,这样的纪录在2024欧洲杯开局阶段就被刷新,证明了欧洲足球发展态势:让足球年轻化,给年轻人空间,吸引更多年轻人,欧洲足球已经作出表率。

  当然,年轻球员上位的唯一前提是具备足够能力,这也是中国足球刚刚切割掉的多年痛点:曾经持续长达6个赛季的U23政策最近两个赛季终于作废,主教练不用再“拔苗助长”,年轻人不靠政策照顾只能靠自己苦练获得出场机会。以国足6月6日在主场战平泰国队比赛为例,进球的拜合拉木今年21岁,本赛季刚由山东 鲁能转会深圳新鹏城,今年首次入选国家队集训名单并在关键比赛中首秀破门,尽管技术不够细腻,但他的对抗能力和冲击力正是中国足球近年所缺少的优秀品质,毫无疑问他还需要更多国字号比赛的锤炼。

  比拜合拉木更小的17岁国青球员刘诚宇,在渭南国际足球邀请赛中独中二元,帮助U19国青击败韩国队夺冠。刘诚宇本赛季由梯队进入上海申花一线队,6月15日结束的U21联赛第2轮,刘诚宇再次“双响”帮助上海申花大胜南通支云,算上之前对梅州客家的单场两球,刘诚宇已是连续3场梅开二度。这样的火热状态,已经让球迷开始呼吁申花队主教练斯卢茨基考虑在足协杯赛甚至中超联赛中,给这位小将出场机会。

  无论欧洲足球还是亚洲足球,“提速”关键是年轻球员的技术能力和进取心态,在球队前进道路上,为了“更快”和“更强”,年轻人就算犯错,也是球队应该付出的代价。

  “拼!”

  以杭州市临安区指南村为例。

  财经评论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兼职教授谭浩俊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这次的“组团出海”已经不再是过去沿海地区冲在前、内陆省份等待观望的状态,而是沿海地区和内地省份步调一致,共同出海拓市场,释放了“拼经济”的强烈信号。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北京12月31日电 在2022年的最后一天,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工作方案,部署加强当前农村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

  十年昂扬奋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中国人民的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正在信心百倍创造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

  座谈环节,与会青年与嘉宾展开讨论交流。“‘一国两制’从哪些方面助力了香港的繁荣发展?”出生于香港回归后、就读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港生曹晓敏发问。田飞龙回答道,“一国两制”令香港在回归祖国后延续既存优势,同时加强了内地与世界的互联互通。“一国两制”之下,香港的繁荣发展远超回归前的水平,国家亦为港生港人来内地求学发展提供诸多便利。

许宜芳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