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开发课程包 开启台生“偶”遇之旅

来源: 光明网
2024-06-23 00:48:54

  中新网泉州5月16日电 (孙虹 范怡婷 林思恩)5·18国际博物馆日前夕,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原创展“指掌春秋 ——闽台木偶艺术展”16日走进江苏昆山,与昆山礼仁外国语学校的台籍学生分享拥有悠久历史的闽台木偶艺术。

  “我家在台北,我家有布袋戏。”一场奇妙的“偶”遇之旅由此展开。“这是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首次使用自己开发的博物馆教育课程包《博悟:寻迹闽台缘》为台生上课。”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木偶是最接近孩子童真的戏曲形式,也是两岸孩子共同的文化记忆,《博悟:寻迹闽台缘》的首次“试水”效果很好。

  结合一段视频、两件文物、三个偶戏小节目,闽台缘博物馆讲解员积极引导台生思考。“偶是什么”“木偶造型最重要的部分是哪里”“如何保证提线木偶动作的准确性”……课堂上,几乎每个问题都被抢答,话筒在现场来回传递,不少脑洞大开、奇思妙想的答案把所有人逗乐。在一波又一波的碰撞中,台生们一步步接近正确答案。

  此外,闽台缘博物馆讲解员分享了偶头雕刻大师江加走和提线木偶表演艺术大师黄奕缺的代表作品,并展示木偶戏独特的艺术性。在“偶”趣活动环节,孩子们一组画脸谱,另一组制作掌中木偶,体会到手艺人的辛苦与非遗艺术的魅力。

  位于福建泉州的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是唯一一座反映大陆与台湾历史关系为专题的国家一级博物馆,长期致力于征集与保护涉台文物,收集整理两岸家书、谱牒等文献资料,搭建平台讲好“两岸一家亲”的故事。

  近年来,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持续打造“情系闽台缘——流动的博物馆”社教品牌,“线上+线下”方式开展冬夏令营、寻根之旅、暑期乐园等各类两岸青少年交流活动,编撰《博悟:寻迹闽台缘》博物馆校本课程,推动两岸交流交往。(完)

一头扑进父母的怀里。

  和美国等国家不同,我国人多地少,也促使我国在航天育种方面做了更多的探索。来自中国农科院的调查显示,在航天育种领域,我国已经处在世界前列。

  新冠感染以后,治疗的药物主要是对症,比如针对发热、腹泻、咳嗽等,<strong>如果这些症状都消失了,应及时停药。</strong>

  <strong>N95口罩价格大跳水 一天降价3次 有商家回应称按市场波动定价</strong>

  <strong>全年来看 人民币能否保持强势?</strong>

  <strong>优质内容和产品技术创新提升 体验构建稳固的业务根基</strong>

吴文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