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内首批投资沙特阿拉伯市场ETF获批

来源: 人民资讯
2024-06-15 10:17:17

  本报记者 方凌晨

  6月14日,记者从业内获悉,境内首批两只投资沙特阿拉伯市场的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沙特阿拉伯ETF(QDII)和南方基金南方东英沙特阿拉伯ETF(QDII)双双获批。

  证监会官网显示,上述两只产品分别于2023年12月13日、2024年3月4日申报。据悉,两只产品均采用了和南方东英沙特阿拉伯ETF互挂产品的形式,即通过投资南方东英沙特阿拉伯ETF的形式来实现对富时沙特阿拉伯指数的紧密追踪,为境内投资者打开投资沙特阿拉伯资本市场的大门。

  南方东英沙特阿拉伯ETF于2023年11月29日在港交所上市,该ETF追踪富时沙特阿拉伯指数,是亚太地区首只追踪沙特阿拉伯股票市场的ETF。资料显示,其标的指数富时沙特阿拉伯指数涵盖了超过50家的沙特大中型上市公司 。从成分股行业分布来看,金融、原材料、能源、公用事业和通信等占据主导地位,占比分别达41.6%、17.2%、9.2%、8.5%和7.5%。具体到标的指数成分股,前五大权重股分别为拉吉希银行、沙特国家银行、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沙特国际电力和水务公司以及沙特基础工业公司,均是在沙特阿拉伯乃至全球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行业巨头。

  从历史表现来看,富时沙特阿拉伯指数表现较为亮眼。据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6月14日,该指数自2020年以来累计涨幅达29.89%,在过去几年全球股市整体震荡的背景下,其表现大幅跑赢富时新兴市场指数、MSCI(明晟)亚太地区指数等。

  沙特阿拉伯市场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全球投资者的目光。近年来,沙特阿拉伯先后被MSCI、标普道琼斯、富时罗素三大指数提供商纳入其新兴市场指数,从而带来了可观的被动资金流入,成为受到全球投资者关注的重要投资市场。

  此次首批两只南方东英沙特阿拉伯ETF(QDII)的获批,不仅为境内投资者提供了直接布局沙特阿拉伯市场的机会,也是跨境产品的进一步丰富。近年来,ETF市场加速发展,产品不断丰富创新,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不断深入,跨境ETF成为了重要投资工具,境内公募机构也积极布局,加快“走出去”步伐。

  从深交所发布的《ETF市场发展白皮书(2023年)》来看,目前,跨境产品形成了覆盖美国、日本、德国、法国、东南亚等多个地区,以宽基、高科技、新经济为主的产品格局,成为投资者布局海外市场的重要工具。2023年,跨境ETF仍然延续了2021年以来的高增长态势,规模增长近900亿元至2867亿元,同比增长44.82%,产品数量已超过140只。

  华泰柏瑞基金表示:“华泰柏瑞基金多年来坚持前瞻、创新的产品布局,始终走在ETF浪潮前沿,投资范围覆盖全球多个市场。”

  在南方基金看来,此次首批两只南方东英沙特阿拉伯ETF(QDII)获批,是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又一重要举措。不仅为中国内地投资者提供了直接投资沙特阿拉伯市场的机会,而且有助于推动中国与中东地区的金融合作,促进全球资产配置的多元化。

  “沙特阿拉伯作为全球重要的市场,其增长潜力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关注。通过投资沙特阿拉伯市场,中国内地投资者有望分享到该地区经济增长的红利,同时也为沙特阿拉伯资本市场引入了新的流动性和活力。此外,该基金的设立也是ETF互联互通机制的进一步深化,展现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影响力。”南方基金表示。

责任编辑:江钰涵

  上海曙光医院安徽医院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合作共建项目,已被列入第四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名单。项目依托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将安中医一附院西区全部无偿划转给上海曙光医院运营管理,项目总建筑面积12.39万平方米,规划总床位1000张。

  叶建春表示,江西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在实际工作中尽可能争取更好结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左右,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

  据悉,抽水蓄能是当前技术最成熟、经济性最优、最具大规模开发条件的储能和绿色低碳灵活调节电源。抽水蓄能电站具备调峰、调频、调相、储能、系统备用、黑启动“六大功能”和容量大、工况多、速度快、可靠性高、经济性好等“五大优势”,可提高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能力,为系统大规模接入和高效消纳风光新能源创造条件。

  <strong>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 </strong>据北京市纪委监委消息:经北京市委批准,北京市纪委监委决定给予北京京城机电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原副总经理姜建(副局级)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

  据中指研究院监测,2022年12月,房企非银融资为655.82亿元,环比增长34.2%。主要便是得益于11月以来,政策大力支持优质房企发债融资,多家民营房增信发债成功。

  <strong></strong><strong>(一)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strong>

林俊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