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十大行动”增加自身韧性应对气候变化

来源: 极目新闻
2024-06-21 10:36:11

  中新网长春6月20日电(高龙安)记者20日从吉林省生态环境厅了解到,该省正通过开展气候变化监测预警评估提升行动、自然生态系统适应能力提升行动、气候敏感产业适应能力提升行动等“十大行动”,加快形成应对气候变化治理新体系。

  当天,吉林省生态环境厅在长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该省建设国家级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工作情况。

  今年5月,生态环境部等8部门公布了首批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名单,吉林省长春市、延边州入选。

  吉林省生态环境厅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张齐斌介绍,1960年以来,该省气候呈现变暖趋势,平均气温升高速率达0.3℃/10年。气候变化对吉林省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张齐斌介绍,2023年,吉林省生态环境厅会同22个相关部门制定 印发了《吉林省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包括推进气候适应型机场、铁路、公路建设,提升交通系统气候变化韧性;增强电力系统、油气输送通道等能源设施气候适应能力;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通讯网络应急能力

  长春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黄显威介绍,目前,长春市气象观测全面实现自动化,强对流天气预警提前量达35分钟以上,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98%。同时,当地积极推进奥迪PPE零碳园区、启明信息近零碳产业园、中鼎新能源近零碳工厂等16个低碳排放示范区建设。“十三五”以来,长春市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降幅达15.73%。

  延边州位于吉林省东部,素有“长白林海”之称。延边州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冷冰原表示,该州以长白山森林生态功能区为核心,合理利用开发的森林生态资源,推进保护河流水系、生物迁徙通道等生态廊道建设,提升森林生态功能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冷冰原介绍,延边州应用气象大数据云平台,不断提高气象灾害的精细服务能力,针对全州灾害性天气的实际特点,制定了强降水、雷电、干旱、大风、雾霾、冰冻灾害、城市内涝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灾害应急管理方案,并加快了州、县两级应急指挥中心平台建设。(完)

  本报记者 武少民

  郑振香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说,早在北大读甲骨文时,就知道妇好。在上古社会,“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据甲骨卜辞记载,妇好文主祭祀,墓里出土的大量的青铜礼器也印证了这一点,武能征伐,她率兵东征西战,最多的一次,竟带兵13000多人,不少男性将军都属她领导,这也是甲骨文记载的战争中动用人数最多的一次战斗,铸有“妇好”铭文的铜钺,正是拥有兵权的象征。

  在印尼龙目岛当地从事旅游业,并不算一帆风顺。从2015年到2017年,公司算是起步阶段。2018年8月,龙目岛发生7.0级地震和多起余震,地震过后,龙目岛的旅游业遭受重创,直到2019年才有所恢复,重现往日生机。

  如今,由刘玮领衔的团队已经摸清了我国东北、西北、西南、华中等地虫媒病原体的流行现状,自主构建了传播风险预测预警模型和信息系统,切实保障了部队野外驻训安全,筑牢了我军传染病防控的重要防线。

  <strong>现实</strong>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对于推进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高质量推进国家公园建设,必能进一步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我们生活的家园也必将更加美丽宜人。

李秉贵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