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增量领跑 浙江靠什么吸引人?

来源: 红星新闻
2024-06-24 05:20:15

  中新网杭州4月18日电(王逸飞 鲍梦妮)近期,多省份公布2023年人口数据。从人口“成绩单”看,浙江的表现颇值得关注,其不仅在常住人口总量上超越湖南,成为第七大人口省份,人口增量亦高居第一。

  《2023年浙江省人口主要数据公报》显示,2023年末该省常住人口为6627万人,较2022年年末增加50万人。去年,浙江自然增加人口为-5.7万,由此也能看出,其增长的人口主要源自外来人口流入的机械增长。

  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的浙江面积不大,为何其近年能持续表现出强劲的人口流入势头?从现实维度出发,三方面因素不得不提。

  首先,是经济大省底蕴和均衡发展格局。

  城市化进程中,向经济发达地区集聚从来都是人口流动的“主题”。浙江素有“民富”的印象标签,这背后也体现着经济发展对人口的吸引作用。

  去年,浙江实现生产总值8.26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25043元(全国为89358元)。作为民营经济高地,其制造业底蕴扎实,新经济新业态发展亦走在前列,经济产业“底子”可谓殷实。

  上述基础上,该省的均衡发展特色 进一步放大了其整体吸引力。

  产业分布上,浙江以县域经济起家,各地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的产业形态、发展路径;城乡均衡方面,从“千万工程”的实施到美丽乡村的打造,该省的乡村面貌在多个社交平台上的话题度甚至超过城市……

  去年,浙江11个地市常住人口全部实现了正增长。同时,浙江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连续23年和39年居各省区第1位。

  其次,是浙江对人才“厚爱有加”。

  2003年,浙江省委部署实施“八八战略”时就提出积极推进人才强省。20多年来,该省对人才的“高看一眼、厚爱三分”体现在不断创新、完善的人才政策上。

  例如杭州余杭区一季度发布人才新政在对引入人才个人进行奖励的基础上,创新出台“用人单位薪酬补贴”,即对用人单位引进培育符合条件的人才,给予最高500万元每人的奖励。

  从快递小哥到“高层次人才”的李庆恒;河南小伙赵展展靠“捏脚”拿下“全国技术能手”、获评杭州C类人才并拿到125万元购房补贴;全省近400名农民评上高级职称……这是一个个发生在浙江的故事。

  第三,是良好发展环境的持续打造。

  不久前,浙江多地的“跑一次没办成兜底窗口”再次在社交平台引发网友点赞,纷纷评论“不抽象”“遥遥领先”。

  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发布会上,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文光谈到上述话题时称,浙江优化营商环境的步子一直没有停止过,从机关效能革命到“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从“最多跑一次”改革到数字化改革。特别是2023年以来,浙江大力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以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为牵引,持续推动营商环境走在全国前列,连续4年被全国工商联评为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

  浙江的政务服务特色,一则案例颇具代表性。几周前,一位“90后”女生“上午求助省厅,下午专家就来了”的实名表扬信引来众多点赞。

  3月24日,浙江湖州的小王接到电话,得知自家大棚连续多日出现虾苗死亡。25日一早,她尝试在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微信公众号留言求助。不久后她就收到公众号回复,询问地址并称将联系淡水所专家;当日下午,小王接到家中电话称专家已远程指导,养殖问题基本解决。

  今年2月举行的浙江“新春第一会”,主题正是聚焦“人才”。该省提出要让浙江成为各类人才脱颖而出之地、向往集聚之地、担当拼搏之地、价值实现之地、自我超越之地、情怀激扬之地。结合上述内容再看人口增长现象,浙江并非“昙花一现”。(完)

  覃德师是个老渔民,从2007年开始就在五强溪水电站的库区开展网箱养鱼。养鱼的人越来越多,养殖规模越来越大,很快超过了水库生态的负荷。长期的投肥养鱼,导致库区水体污染不断加重,网箱养殖太过密集,也经常出现大面积缺氧死鱼。

  最新的消息是,1月5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的现场谈判正式开始。此次谈判的药品涉及肿瘤、罕见病、新冠病毒感染治疗等上百种临床用药。根据以往经验,通过谈判纳入医保的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超过50%,将有效减轻患者负担。

  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他眼见急诊就诊量不断被打破纪录,从日常的100余人,涨到四五百人,最多时640人,120救护车也愈加频繁地出现在急诊楼前。

  赢得满堂喝彩的背后,是演员千百次的摔打历练。

  此外,在2022年11月发布公告拟购买海旅投持有的海南旅投免税100%的股权之后,海汽集团离免税牌照又进了一步。近期,该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项目审查一次反馈意见通知书》,公司及相关中介机构将按要求在规定期限内组织材料报送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受理部门。

  “我们一方面希望老百姓没事少去医院,但另一方面也希望有事的人尽早去医院看。怎么去处理这些事其实挺难的。”刘可敬说,“当初放开之前,每个家里发一个氧饱和度仪,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就医,还可以避免延误就诊。”

刘育紫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