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民族乐器产业 奏响乡村振兴乐章

来源: 千龙网
2024-05-20 02:49:37

  发展民族乐器产业 奏响乡村振兴乐章(乡村行 看振兴)

  时而低沉悠扬、时而清脆明亮,乐声不时从古色古香的庭院传出,琴、筝、阮、琵琶等招幌沿着青瓦白墙的村居排开。

  这里是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堌阳镇徐 场村。这个仅有105户的豫东小村,有90户生产民族乐器及配套产品,产品涵盖20个品种、30多个系列,年产值达1.2亿元。

  上世纪60年代,兰考县干部群众查风口、追沙源,找到了栽种泡桐这一治沙良方。如今,告别风沙之苦的兰考,大力发展民族乐器产业,千顷泡桐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绿色银行”。

  徐场村村委会主任徐永顺介绍,80年代,村民带着泡桐制成的风箱到外地售卖,因鼓风时声音脆亮,吸引了上海民族乐器厂专家的注意。凭借透音性能好、共鸣程度高、抗热耐腐力强等优点,泡桐被认为是制作民族乐器的上佳材料。从此,徐场村的民族乐器产业发展壮大起来,越来越多村民由木匠转身成为琴匠。

  有经验、有资源、有市场,还得有帮手。徐雨顺想到了在外地学习音乐的儿子,就劝他回来一起干。“孩子起初不太愿意。别的不讲,农村给人的印象,就是环境条件差。像家门口这条路,以前一到雨天,净是灌满泥水的车轱辘印,出趟门两腿都是泥,怎么能留住人?”徐雨顺说。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近年来,兰考县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以农村改厕、硬化、排水、绿化、坑塘治理、美丽庭院建设等为重点,新建改建“四好农村路”122公里,集中整治150个村庄坑塘,提升改造14处污水处理厂,造林绿化2.32万亩,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等称号。

  “我们村的环境大变样!”徐永顺告诉记者,“泥水路”变成了“水泥路”,很多砖瓦房也变成了古色古香的庭院。发展机会多了、生活环境好了,徐雨顺的儿子也回到了家乡,不少周边村民也来这里务工。

  堌阳镇推动民族乐器“产业+旅游+文化”融合发展,分3期打造兰考县民族乐器产业园区(音乐小镇),现有40余家知名民族乐器企业入驻一期商业街。结合民族乐器元素,徐场村建成“宫、商、角、徵、羽”5个游园,提供集观光度假、乐器体验、乡土美食、民宿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服务。堌阳镇获评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徐场村被评为河南省创业示范村。

  “今年琴坊订单量大涨,来参观的客人也络绎不绝。”徐雨顺说,琴坊一年可生产古琴等乐器700多台(把),产值近300万元,眼下琴坊的制作车间正在升级改造,“我们要把更美丽的庭院、更具匠心的产品展现给大家。”

  如今,民族乐器产业已成长为兰考县特色支柱产业,全县共有乐器生产企业及配套企业219家,年产销各类民族乐器超70万台(把),音板及配件超500万套,年产值30余亿元。

  从看冬奥比赛,到自己上场学习滑冰滑雪,是这一年来不少中国人的新尝试。南京市民陈茜去年第一次踏上真冰,今年春节期间第一次穿上了雪板,“冰雪运动的魅力真的很强,虽然我还只是个初学者,但已经成了不折不扣的发烧友,我想下个雪季能到北方去滑更有难度的雪。”26岁的她说自己有了新目标。(记者王恒志、李春宇、张骁、夏子麟、杨帆、秦婧、张玮华、李典、王帆、周畅、许东远)

  “捏‘属儿’最好一次成型,做成啥样是啥样,说它是啥就是啥,不能半途毁掉重做。”苏春霞称,每次捏出的造型都不一样,这种偶然性也成为捏面灯最大的乐趣。

  策划:李尕 廖宇杰 毕明明

  新华社天津2月4日电 题:莫让外卖成为餐饮浪费“高发区”

对着镜头认真吃完

  “这种活动很有意义,不仅为旅途增添了一份乐趣,我还可以借此向孩子普及传统文化知识。”旅客张女士说,女儿一上车便被这各式的灯笼吸引了,兴奋地在车厢内转个不停,乘务人员见此情景,还送上了一盏小灯笼,逗得女儿乐呵呵地笑。

苏国维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