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低效工业用地 安徽拓展寸土生寸金新方式

来源: 齐鲁晚报网
2024-06-03 04:31:13

  中新网合肥5月31日电 (记者 吴兰)坚持以存量换增量,鼓励土地复合利用,引导优质企业收购、租赁低效土地……近年来,安徽不断拓展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新方式,破旧立新,让寸土生寸金。

  “这里是大众安徽的车身车间,3年前它还是江汽的一块闲置地。当时,随着汽车市场调整和产能转移等因素,形成事实上的闲置,对土地使用价值来说,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姚峰介绍说,2020年12月,为盘活低效用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在合肥经开区管委会协调下,由大众汽车(安徽)投资有限公司通过土地使用权分割转让方式,盘活利用764亩土地及15.7万平方米厂房,用于建设大众汽车新能源整车制造一期(大众一工厂)项目。该项目已于2023年底建成投产,投资强度由约300万元/亩提高至1100万元/亩。

  据了解,随着大众安徽整车制造基地的落户,合肥经开区为补足配套服务功能,提前谋划启动基地周边一批低效工业用地的控规调整和土地升级,为大众安徽发展做好“后勤保障”。

  走进奇瑞一工厂焊装车间,600多台机器人,有条不紊地从事着各项工作。这也是一块向存量要发展空间,保障首位产业用地需求,将城中低效工 业用地高效利用的范例。

  近年来,以奇瑞公司为代表的芜湖首位产业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23年,奇瑞公司年出口汽车翻番超93万辆,连续21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年营收首次突破3000亿元。

  企业发展离不开规划土地要素保障。由于汽车制造的特殊性,仅汽车整车制造环节就需要利用千亩以上土地资源,在城市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奇瑞公司近6000亩用地“应保尽保”?

  规划引领、科学选址是关键。芜湖市从配套设施完善程度、物流交通保障能力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论证,确定奇瑞整车制造4个工厂项目用地选址后,立足存量用地盘活将“规划蓝图”变为发展“实景图”。

  奇瑞公司于2006年取得芜湖经开区1164亩土地用于开发建设原奇瑞五工厂,经过数十年发展,设备相对落后,且有部分土地空闲。芜湖经开区通过国资平台公司银湖实业“自有资金+专项债”方式收购奇瑞原五工厂全部资产,同时收回相邻117亩低效工业用地,与原址内空闲地块统筹新建15.7万㎡厂房,并对原有厂房进行技术改造,采取“定制+租赁”厂房的模式建设奇瑞一工厂,目前该厂已建成投产,地块容积率从原0.81提升到1.03。

  为积极推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提升奇瑞汽车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银湖实业以利用存量土地为主,适当开发周边低效用地,通过增容技改、退散进集等方式盘活利用1277亩低效工业用地,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打造全新高水平奇瑞工厂。该项目2025年全部建成达产后,产能达50万台整车(含KD),年实际产值新增不低于200亿元。

  马鞍山市博望区,地处长三角经济圈和南京一小时都市圈,是20世纪80年代安徽首个乡镇工业产值超亿元的“中国刃模具之乡”。马鞍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顾磊介绍说:“之前企业用地布局较为分散,土地利用效率不高。”鉴于此,该区开展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以节地模式创新为支撑,打出“退散进集、提质增效”的组合拳,为发展提供高品质的产业空间。

  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郜红建介绍,安徽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是自然资源部建部以来启动的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省级试点。近年来,安徽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围绕“规划管控、计划调节、标准控制、市场配置、政策激励、监测监管、考核评价、共同责任”等八个方面,着力将节约集约用地理念贯穿自然资源管理工作全过程,推动实现节约集约用地一体化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完)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吉林1月15日电 (记者 石洪宇)村里的葡萄早已在秋天卖光,但34岁的郭遥紧盯着节前的年货市场。哪样商品走俏、哪样商品利润不错,他都会用笔记下来。“村里的葡萄销售很好,但是春节市场是空白,明年我们也得有新产品。”他和身旁的同事说。

  苏旭梅表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人民法院挂牌成立以来,在跨境民商事纠纷的调解和审判过程中,推进了粤港澳三地司法规则有效衔接。其中,涉外涉港澳案件中的域外法“查明难”“查明慢”、跨境“送达难”等问题逐步解决,并运用“互联网+”方式,让境外当事人足不出户就能完成立案、送达等手续,为大湾区当事人提供了司法便利。

  齐鲁二号卫星和齐鲁三号卫星分别为高分敏捷光学卫星和宽幅光学卫星,搭载光学成像对地观测载荷,主要用于国土资源、农业林业、环保监测、交通运输、防灾减灾等领域的对地观测,服务于山东省的空天信息产业发展以及新旧动能转换。同时,卫星具备星间激光通信能力,与已发射的齐鲁一号相结合,能够完成星间协同任务。

  “算法技术在信息分发与推荐领域所面临的最大课题就是如何找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平衡点。”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赵云泽称,这意味着要在对算法伦理和价值有清晰认知和坚守的前提下,将技术的社会价值放在首位,不断创新和完善技术,重视算法技术对社会的推动作用,努力实现技术和社会的良性互动。

  谢雪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带来种种不确定性,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工业发展基础雄厚,拥有完整、稳定的供应链和产业链。同时,中国还拥有全球最具成长性的内需市场,随着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内需市场将释放巨大发展潜力。中国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将让国际经贸往来更顺畅,有利于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为国际创新与技术合作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为此,山西省人大代表、民革山西省委会专职副主委李润建议,以山西优秀非遗项目为基础,建立数字化信息平台,让数字化技术为沉浸式展览和传承体验提供发展空间,更好地服务非物质文化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汇聚力量。

李宗芸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