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新职业“起飞” 新型岗位赋能“智慧零碳”码头

来源: 中华网
2024-05-30 09:33:48

  央视网消息: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也给就业带来了新机遇、新挑战,一批新职业伴随着新技术的突破开始“起飞”。以前,在港口都是工人开着大货车往来运送集装箱,如今,随着智慧港口的建设,一台台无人驾驶运输机器人来往穿梭、井然有序。是谁在指挥它们?并且让它们变得越来越聪明高效?靠的就是“智慧码头”的系统优化师。

  在天津港北疆港区智能化集装箱码头,随着货轮的靠港,长达15.6米的无人驾驶运输机器人就忙碌起来。此时,在智控中心里装卸操控、车辆调度,一个个指令通过键盘、按钮精准传达到码头。

  作为系统优化师,范春奇全神贯注地盯着3个屏幕。左边屏幕是码头调度指令,右边是现场监控的实时画面,中间是智能水平运输系统,显示着所有车辆的运行轨迹。

  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系统优化师范春奇本科学的是自动化专业,硕士是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2021年,他来到天津港时,这个智能集装箱码头刚刚建成,他成为了第一批系统优化师。

  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信息部经理刘喜旺介绍,这个岗位是一个全新的工种,全球都没有可以借鉴的这种经验。全面智能化在港口的领域也是刚刚起步,系统需要不断优化、不断改进,才能不断提升作业效率。

  天津港建设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

  天津港北疆港区的“智慧码头”采用自动化作业,货物从装卸、转运、堆放,全部通过人工智能实现。作为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这里每年的吞吐量高达200万标箱。

  在堆场和货轮之间有92个承担运输任务的智能机器人,它们通过激光雷达、5G技术,转弯、减速、避让,每跑一趟与周边设备会进行上百次信息交互。

  熟悉码头各环节 优化运输系统

  面对上百次的信息交互,机器人和设备之间该如何进行无障碍沟通?“智慧码头”系统优化师范春奇原以为自己有着人工智能的基础,做这项工作没有问题。但是干起来才发现,大数据协同牵一发而动全身,要优化运输系统,让无人驾驶机器人运输更顺畅,需要对码头各环节的生产流程非常熟悉。

  为此,半年多里,范春奇到各班组了解生产调度的每个环节,学习岸桥对位、吊机抓箱等业务知识。最开始,他和同事们不断优化运行路径让这么多车各行其道,后来发现跟车距离是个要突破的难点。

  范春奇和机器人技术工程师反复沟通,分析车辆的转弯半径、斜行角度。在一次远程测试中,由于搞错了程序的一个小符号,还曾致使两辆机器人发生了碰撞。

  进行了近百次数据采集,一次次试错修正,系统优化师们对运输机器人的直行、超车、直角转弯、U型掉头不断测试,从大量数据中寻找新算法,逐渐使跟车距离从原来的12米缩短到了6米。

  多种新型岗位赋能“智慧码头”

  “现代哥本哈根”号集装箱船靠泊,7000多个集装箱仅用37小时就完成了作业,创下1小时平均装卸203箱的效率纪录,在该船经停的10座海内外港口中排名第一。

  在天津港“智慧码头”,除了系统优化师,还有远程装卸操控员等新型岗位。2023年,该码头集装箱吞吐量达215万标箱,比同规模传统自动化码头的集装箱倒运环节减少了50%。

  创新系统优化方法 不断形成新质生产力

  范春奇表示,随着国家“智慧港口”建设不断深入和新技术不断发展,我们要善于创新系统优化方法形成新质生产力,为“智慧港口”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

  春风得意马蹄疾

  看到开辟的水域没有再结冰,李国忠放心地结束了巡湖,回到执勤点小屋上报情况、写观察日志。

  <strong>旅游及住宿服务恢复加快</strong>

  昨天凌晨3点57分,满载1200余人的K4231次列车从达州火车站驶出,开往广州。这是四川今年开出的首趟务工人员返岗专列。

  计划在2023年大干一场的不只是张永。1月16日,“杭州·全球招商季”启动仪式暨发布会举行,宣布一季度推出至少30场重大招商活动、30个境外招商团组,力争实现签约项目总投资不少于800亿元,奋战冲刺“开门红”。

  据中国驻阿尔及利亚使馆消息,使馆举办“温暖迎春”在阿留学生座谈会并发放“春节包”,并就在阿生活、学习及回国就业等问题与留学生代表进行了交流。

唐承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