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药简藏现代“医生体” 创中国医学多项“之最”

来源: 天眼新闻
2024-06-04 08:40:35

  中新网兰州6月3日电 (记者 冯志军 高莹)最早提出活血化瘀治法、最早记录麻风病处方、最早反映中医“辨证立方”、最早记载有关“七伤”具体内容……中国国宝级文物汉代《医药木简》(以下简称《药简》),不仅创下中国临床医学的多项“之最”,其飘逸潇洒的“医生体”书法,更具极高的书学价值。

  作为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药简》出土于甘肃武威市境内一东汉墓中,共有木简78枚,木牍14枚,总计92枚。全部内容均属医方,一病一方,共存医方30多个。每方先列方名、病名、症状、药物名、用药剂量、服药方法、针灸穴位、禁忌等。其中一枚简有“右治百病方”五字,当为简册尾题。

  甘肃省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廖元琨接受中新社中新网记者专访时介绍说,《药简》记载方剂逾百种,60多种见于《神农本草经》,十余种见于《名医别录》,另有20多种不见于上述两书。药物多以复方成分出现,有的方剂用药多达十五味之多。包括临床医学、药物学、针灸学等丰富内容,为研究中国古代医学提供了珍贵资料。

  “《药简》记载内容,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中医,在长年累月行医过程中所记录的临床医方。”廖元琨说,它保存了如“治风寒逐风方”“治久咳逆上气汤方”“治妇人膏药方”“治目痛方”等比较完整的医方,涵盖了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针灸科等。

  相较于现代医学的分门别类,为何两千年前的老中医“能治百病”?廖元琨解释说,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完整的循环体系,任何一部分产生的疾病,都要放在整体身体系统中去观察和治疗,单独研究一个部分或者一种病症,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有建立了医学全局观,才能对疾患进行更精准的把控。

  根据墓中所出五铢钱、墓葬形制、随葬品等判断,《药简》成书时间为东汉早期,处于《黄帝内经》 《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之间的历史时期。这些中国医学早期经典著作原书在流传过程中早已失传,目前所见为后人辑补之作,不再具有“原汁

  “《药简》中活血化瘀、温阳散寒、辨证医治等医学思想,在中国出土的医药简中都是首次被提出,不仅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医学理论和理念,这些内容流传到今天,依然是中医诊疗的重要内容。”廖元琨说,西北地区的气候条件比较“苦寒”,民众容易患“寒症”,活血化瘀、温阳散寒等都是有针对性的医方。

  据《药简》记载,治病所用的剂型有散剂、膏剂、丸剂、栓剂、汤剂等,对于药物的炮制加工也有不少论述。它将炮制加工称为“治合”,其中较具体地介绍了甘肃当地“道地药材”半夏、狼毒这两种有毒药物的炮制方法,与今天所用的加工方法十分相似,显示古代医家对于炮制毒性药物已有不少经验。

  《药简》已初步体现出辨证施治的精神。如多枚简中所述病名、主症基本相同,但所用药物却大相径庭,有以如桂枝、蜀椒等热药为主,也有以如石膏等寒药为主,体现了“同病异治”的施治原则。

  除却医学价值外,《药简》在书法艺术方面也堪称稀世之作。其书写文字为竖行墨书,书体以隶为主,兼用章草。运笔练达、洒脱自如,严谨中时露飘逸,写意时不失规整。这些兼容“率意、质朴、粗犷、雄健”的笔意,不免让人猜想天马行空的现代“医生体”古已有之。

  时至今日,这些汉代医方仍能古为今用,随着对《药简》研究日益深入,目前已有多家中医机构将其中方剂应用于临床。如甘肃省中医院将“痹症”方剂应用到了临床治疗中,并成功配制出“祛寒逐风合剂”“清热逐风合剂”等,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疑难杂症,为众多患者解除疾苦。

  而在近年举办的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上,中医展馆中的“刮痧法”“逐风火疗法”也成为一大亮点,吸引国内外嘉宾争相体验,从中感受“活血化瘀治法”的独特魅力和深厚文化。

  “《药简》证明在2000多年前,中国人就已有独立于世界且完备的医学知识理论,这对于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起到很重要的保障作用。”廖元琨表示,汉代已和西域地区频繁交流,但从《药简》记载的药物名称来看,并未体现出西域医药品种,这说明中国传统医学是在就地取材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壮大。(完)

  会见中基辛格表示:“我此访是作为中国的朋友而来。”几十年来,基辛格为中美关系发展做出重要积极贡献,中方多次亲切称其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但基辛格本人就访华身份、立场进行强调,此前非常少见。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纪凡表示,国家在市场经济建设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特别是《意见》提到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这在经济参与者之间创造了公正公平的竞争机制,让民营企业能够根据自身实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公正的竞争,也从根本上提高了全社会创新动力。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刘卿16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首先,中国申请加入CPTPP,很大程度上会推动东亚自由贸易区向跨太平洋自由贸易区这一更大目标迈进。如果中国加入,就意味着跨太平洋贸易桥梁的贯通。其次,CPTPP是国际公认的高标准协定,该协定对其成员在诸如数字经济、环境标准、劳工标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中国想要加入,对于我们也是一种“倒逼”,通过达到这种高标准,力推中国与世界接轨。最后,中国经济体量巨大,中国的加入也会带动其他国家加入CPTPP。此外,刘卿认为,针对一些国家极力聒噪“去风险”以及美国推动的“逆全球化”经济,中国如果加入CPTPP是对此的有力回击。

  通过这次世锦赛,王宗源觉得自己特别需要一颗“平常心“,他希望能够卸下“包袱”,每天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训练也好,休息也好,娱乐也好,跟平常一样就可以了。”

  报道说,上述三家公司代表和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均拒绝置评。不过报道提到,沙利文日前在阿斯彭安全论坛上声称,他同意高管们的观点,即需要实行“小院子,高栅栏”的做法,呈现出有限但有效的特点。他还为美国政府的限制措施进行辩护,声称这些措施是有针对性的,对大多数事关芯片行业的美中贸易几乎没有影响。沙利文还暗示,美方可能会出台更多限制措施,但只有在与受影响的公司进行讨论后再做抉择。

  彭博社本月15日就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预告,美国上述三大芯片巨头CEO将前往华盛顿与美政府官员和议员举行会谈,游说拜登放弃出台新的对华芯片出口限制。去年10月,美国政府颁布全面限制措施,旨在遏制中国芯片行业发展。据报道,这一措施预计会在今年7月底前进一步扩大。美国芯片企业英伟达首席财务官科莱特·克雷斯6月底出席一场投资会议时表示,美国限制人工智能芯片对华出口“将令美国这一行业永久丧失机会”。黄仁勋日前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中国市场不可代替,退出中国市场不是一种可行选项。

吴容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