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代七仙女袁媛携黄梅戏经典剧目赴香港演出

来源: 潇湘名医
2024-06-04 10:06:43

  中新网合肥6月3日电 (记者 张强)记者3日从安徽省黄梅戏剧院获悉,当日,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演员、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袁媛,应邀参加第二届香港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

  “这次香港之行,我演绎了黄梅戏经典剧目《牛郎织女》的选段。我在演出中不仅传 承了老一辈的表演技巧,更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和创新。”袁媛在前往香港之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牛郎织女》是黄梅戏的经典之作,该剧目以完整的戏剧结构、紧凑的情节和兼具戏剧性和文学性的唱词,体现了劳动人民淳朴的美好期望。

  据介绍,黄梅戏作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香港有着深厚的情感纽带。早在20世纪50年代,黄梅戏电影《天仙配》《女驸马》便在香港掀起了一股“黄梅热”。作为“黄梅戏五朵金花”之一吴亚玲的弟子,袁媛一直致力于将黄梅戏发扬光大。

  袁媛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6岁开始接触黄梅戏,13岁考入安徽省艺术学校黄梅班,后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进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开始追逐自己的梦想。

  多年来,袁媛不仅在传承黄梅戏经典剧目中表现出色,更在创新方面大胆尝试。她主演的《天仙配》《宣言》等大型剧目,获得观众和业内专家好评。在《天仙配》中,她不仅把握了七仙女的性格特点和情绪变化,更在演唱和念白上独具匠心。因此,袁媛有第四代七仙女、现代黄梅戏的“看家人”的美誉。

  同时,袁媛专注于戏曲人物的心理研究,并结合自身演出实践,积极开展黄梅戏相关学术性研究,撰写《大型黄梅戏清唱剧<红梅赞>杂感》《演出黄梅戏“唐诗宋词”的感想》《七仙女人物塑造浅析》等文章,并发表了《浅谈黄梅戏艺术未来发展之努力方向》《从新剧<唐诗宋词>看黄梅戏的探索之路》《黄梅戏接轨现代元素,展望未来》《中国戏曲与流行思想的融合》等学术论文。

  值得一提的是,袁媛还曾赴意大利、法国、葡萄牙、西班牙、菲律宾、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等国家演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黄梅戏这一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将是我一生的追求。”袁媛坦言。(完)

  长远来看,王天玉认为,可以建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利清单”,随着新业态的发展,逐步对劳动者的职业伤害保障、工作时长、收入分配等多方面权利进行探索和完善,提高保障水平。

  不过,参加晚宴的高中生和家长们却颇有尴尬,因为他们中相当多人,在该活动后不会选择去半导体专业报到。

  这种双线对照式结构,本是“反黑剧”的套路,但《狂飙》通过人物扇面式分布,掩藏了结构上的雷同。都是被黑恶势力利用的警察,便各有差别:

  今年春节期间,除了中原消费金融大力促消费外,还有多家消费金融公司通过多重举措,切实服务新市民金融需求、激发消费潜力。例如,海尔消费金融新增新市民用户6.2万人,累计为新市民用户授信1.4亿元,并为新老用户提供免息券、利息折扣券,以实际行动减轻新市民消费负担。中邮消费金融推出迎新邮惠日“免息神券限量抢”、元宵节“限时领取首期6折券”多重福利,横跨春节及元宵节。招联金融上线主题活动,用户有机会获得还款抵扣券、借款优惠券、话费满减券等礼品。

  立春已过,天气依然有些清冷。一大早,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海龙镇贡米村村委会的院坝里便开了锅——工厂招聘会开到村民家门口啦。

  地处山区的太焦线曲线多、半径小,钢轨磨耗严重,给探伤带来了不小的难度。“每天要在数千米的钢轨中查找以毫米计的缺陷,稍有遗漏就会造成安全事故。”来自山东省东明县的陈丽洁说,自己的父亲也曾是一名钢轨探伤工,“以往经常听我爸说探伤不能大意,没想到我也会从事这份工作”。

冯怡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