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还没有为软件公司赚到大钱

来源: 人生五味
2024-06-24 04:42:11

  每天,我的电子邮箱都会收到某家科技公司发布的又一份新闻稿,介绍该公司推出的产生式人工智能功能。

  显然,应用程序开发商们正在全心全意地开发人工智能工具。但不太清楚的是,是否有人愿意为这些工具买单。

  新的产生式功能可以让你使用Salesforce制作宣传方案,在Workday中总结员工的技能,在Adobe Photoshop中根据提示建立影像,在ServiceNow中自动起草IT请求的回复。

  但是,人工智能狂热已经持续了一年半,却没有多少收益可言。对于大多数大型应用软件公司来说,与人工智能相关的销售额要到明年或后年才会出现在损益表上。

  在很多情况下,软件公司甚至无法决定如何收费。有些公司利用人工智能作为高价订阅级别的卖点,有些公司则销售“产生式积分”,还有一些公司(比如Zoom)只是免费捆绑人工智能功能。

  投资者已经失去了耐心。iShares扩充套件科技软件行业ETF(iShares Expanded Tech-Software Sector ETF)是衡量该行业的常用指标,它在2023年暴涨59%之后,今年的涨幅仅为3.5%左右。与此同时,戴尔科技(Dell Technologies)等面向人工智能的硬件制造商股价也大幅上涨。6月18日,英伟达(Nvidia)超越微软(Microsoft)和Apple,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KeyBanc分析师阿德(Jackson Ader)表示,这是因为目前大部分人工智能支出都流向 了用于训练和部署模型的硬件或

  阿德补充说,在很多情况下,这些支出是以牺牲赛富时公司等传统软件供货商为代价的,而这些传统软件供货商近年来受到了优先对待。他表示,大多数信息长对基于人工智能的应用程序都持“观望”态度。

  人们还有一个更长期的担忧:人工智能可能会彻底削弱“软件即服务”业务。大多数计算机应用软件都是按使用者收费的,因此收入增长的前提是企业客户继续招聘员工。

  但人工智能的一个主要卖点是提高效率——例如,你需要更少的客服代表来服务同样的使用者群。并非所有公司都会把节省下来的人力资源再投入到招聘更多员工中。对于基于“使用者席位”(即使用软件的员工数量)的软件来说,工作职位的减少将损害其未来的增长。

  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分析师兰根(Kash Rangan)在最近的财报电话会议上向Adobe管理层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他问道:“产生式人工智能是否会变得非常出色,以至于终结创意过程——这样我们就不需要创意人员了。”他指出,这是投资者争论的一个主要问题。

  该公司行政总裁纳拉延(Shantanu Narayen)回答说,人工智能将使软件更易于使用,从而扩大客户群。至于硬件和基础设施在这波人工智能消费浪潮中备受关注的问题,这位资深的Adobe行政总裁表示,客户的关注点最终会回到人工智能在应用程序中的使用,否则所有对芯片和服务器的投资都是不值得的。不过,对于大多数软件公司来说,利用人工智能赚钱的时间点还遥遥无期。

责任编辑:杨淳端

  “提振消费已成为共识”,许召元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既符合政策方向,而且一旦措施到位,还能很快见到实效。要提振消费,提高居民收入是根本,提高居民收入的核心是提高劳动报酬水平,不能始终把低工资作为主要的竞争力源泉,要随着产业升级发展,随着劳动生产率提升而相应提高劳动报酬水平。

  马克龙借此强调了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他说,批判精神不是一种批评他人的精神,它不是消极的,而是质疑你自己以及所获得的知识的性质。你应当能够独立判断是非对错、将事情置于上下文中思考以及抽离事物本身去观察。“这就有可能成为‘自由、理性的个体’。”马克龙说,“只有知识而没有批判性思维的头脑并不是完全自由的。”

  国家税务总局4月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住宿餐饮、文体娱乐、居民服务等接触类服务业回升较为明显,潜力较快释放,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2.8%、13.7%和9.4%,较去年全年分别加快22.7个、17.6个和6.5个百分点,已经超过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

  2017年,马斯克到访中国,为特斯拉超级工厂谋划选址。彼时上海新能源汽车制造业产值刚突破100亿元,而深圳已站上千亿产值台阶。

  支持者认为,“CBA现在一支球队每赛季注册20位球员,一个赛季42场常规赛,差不多一半球员都没有上场打过几场球,一个赛季就结束了。一个球员如果三、四年没球打,基本就退役了。所以现在应该扩军,增加场次,让边缘球员多打上球,这样才有竞争。”

  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经济研究所的邹俊撰文分析称,面对特斯拉的“鲶鱼效应”,需要进一步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围绕江浙沪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配套需求,立足补齐产业链关键环节和带动提升价值链高端,策划引进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及电控等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集聚发展。

叶静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