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网评:以“高效办成一件事”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

来源: 股城网
2024-06-15 20:51:23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人民”一词出现177次,“服务”一词出现27次。政务服务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提升政务服务质效,永远在路上。

  要“高效办成一件事”,首先要有“主动跨前一步”的意识。这意味着,为民服务在思想上要靠前。凡事不能左顾右盼,畏畏缩缩;遇到问题时,不可找借口、寻托词;处理问题时,不会互相扯皮、被动应付。在此基础上,还要查找服务盲点和死角,以更高标准做工作、更严要求对自己,这既是政务服务的奋进姿态,也是“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关键所在。

  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还需要在行动上跟进。主动跨前一步察实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了解群众和企业的所思所想所盼,聚焦痛点、堵点、难点,对症下药,出实招,做到精准服务、供需对路,实现政府所做与群众想做“同频共振”。

  “高效办成一件事”绝不只是“一件事”那么简单,而是政府形象和数字化运用的综合体现。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不断涌现,需要不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探索建设共享平台,强化数据赋能,系统化推进“一件事”办理过程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因 此,要将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助力数字政府建设作为重要工作,着力破除部门和层级间壁垒。既要运用好数字技术,实现信息共享,让群众少跑腿;也要为企业群众提供自由组合、按需可选的集成套餐服务,为百姓带来便利,让群众指尖点点屏幕,就能办成事。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切莫小看“一件事”的效率和效果,那是信心的体现、决心的展示。政务服务一扇“窗口”,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的是工作人员办事效率、服务态度和为民初心。针对办事需求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流程,积极推进系列暖心服务,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提高服务效率。

  “大约全国去了32人,别人摊位是一个公司,我们则是一个国,摊位小而拥挤,但毕竟突破了‘零’。”黄令仪曾在自述中写道,“归国的大巴走了约一半车程,被通知我送的专利被评为银奖,高兴之余,写了几句歪句:神州之尊重泰山,赤子荣辱轻鸿毛;灵台无计四十载,不觉青丝已成雪。纽伦堡夜星光灿,启明银座落中华;十年耻痛今宵去,芳草天涯迷人还。”

  另一次是2021年底一场国台办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网络歌曲《坐上高铁去台北》实际上反映了两岸民众对实现京台高铁从福建到台北这么一个远景规划的美好愿望。

  记者:针对两岸恢复旅游,大陆方面日前表示,民进党仍禁止台湾旅游团到大陆,台陆委会则称“等待大陆开放对台旅游”。目前两岸旅游似乎陷入胶着状态。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最近是否有相关的计划?

  王贻芳建议,应给予科研单位充分自主权,将科研经费具体分配、使用权下放给研究机构。只有研究所自己才有专业能力判断,什么是领域内真正前沿和重要的问题?什么是真正的“从0到1”的原创性项目?站在整个机构统筹的角度,什么是未来3~5年或5~10年应该重点聚焦的方向?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应由所长充分征集科研人员的建议,并平衡好各方不同需求后再确定。“对基础研究机构而言,必须要有相当比例的项目非常具有前瞻性,但目前所里没有一个明确的战略聚焦方向,每个课题组都是直接和科技部、基金委签合同。”

  对这个问题,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没有正面回答,他反问:“为什么中国年轻的科学家总处于‘饥饿’之中?”

  因此,在这样一个互相嵌套的科研管理体系中,作为科研管理机构的政府、负责组织研究的科研单位和一线科学家之间,权责是模糊和失焦的。“这也是为什么2019年全国多地实行科研经费‘包干制’改革后,项目经费实行定额包干,只定总量,对执行细节不做约束,本是为了放权给科研人员,但现实中却起到了反向刺激,让人们想申请更多项目的原因。”周忠和说。

吴克俭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