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抢收助力夏种 供销系统服务“三夏”共绘丰景图

来源: 发展网
2024-06-14 18:42:05

  助力抢收 确保夏粮颗粒归仓

  眼下,小麦主产区正从南到北迎来收获。最新农情调度数据显示,当前全国麦收进度近八成,预计全国小麦大规模机收6月下旬结束。

  “500多亩麦子,4台收割机1天就全部收完了。”在安徽颍上县新庄村,完成小麦抢收的种植大户李伟心情舒畅。今年农机数量充足,是多数种粮农民的直观感受。

  在安徽、河南等地麦收一线,中国供销集团所属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调度200余名收割机手组成跨区作业队,夜以继日开展小麦机收作业。

  “今年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半径已扩充到安徽全省8市。”中国农资·阜阳服务中心负责人白庆宇介绍说,通过调配80余台联合收割机开展麦收作业,承接的颍上县近7万亩小麦已全部完成机收。

  数据显示,自5月下旬以来,中国供销集团累计调度2万余家基层为农服务网点、1400余名服务人员连续奋战田间一线、出动近400台农机具,全力护航“三夏”农业生产。

  助力收储确保“好收成”变“好收入”

  粮食晾晒存储环节是粮食生产的终端环节,也是种粮赚钱与否最关键的环节,粮食晾晒储存好不好,直接影响农户种粮收益。目前,各地供销合作社充分利用为农服务中心粮食烘干、仓储等设施,做好小麦晾晒、烘干、储存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产后损失,帮助农民把“好收成”变成“好收入”。

  在位于山东泰安市的岱岳区供销合作社所属岱供为农服务中心,一座近28米高的负压式烘干塔正在轰隆隆地作业,紧挨着烘干塔的是一处能储粮2.5万吨的粮库。

  “以前割了麦子得晾晒6天—7天,最怕遇上连阴天。现在烘干塔建成了,我们踏实了”。说起当前农业设施的不断更新,村民翟现伟感慨万千。

  “烘干塔启动后可24小时连续作业,日烘干粮食达400吨,有效解决了周边农户湿粮的烘干问题。”岱岳区供销合作社主任李东涛介绍。

  山东省供销合作社系统数据显示:全省供销合作社共建有为农服务中心660多个,目前共配备烘干设备525台(套)、日烘干能力达6.4万吨、粮食周转能力97万吨、存储能力64万吨,全力帮助农户实现“丰收在望”到“丰收在手”。

  助力夏种 确保农资供得上、用得好

  小麦颗粒归仓,夏种夏管压茬推进。眼下,各地栽插中稻、抢播玉米、大豆等秋熟作物,各地供销合作社积极送肥下乡,送技上门,因地制宜做好代育代插、代耕代种、生产托管等服务,切实助力做好夏种夏管各项工作。

  夏收连着夏种,夏种农资够不够、好不好关系着秋粮的产量。这几天,在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白鹤镇马院村,种粮大户刘武超收到了从当地供销合作社订购的15吨复合肥料。

  “我种植了近800亩小麦,供销 社的肥料送得及时,质量过硬,能够保障今年玉米的播种进度。”

  据了解,河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积极做好农资供应服务,利用与省内外化肥生产厂家、大型农资企业长期合作的渠道优势,及时购进备好各类农资商品。

  统计数字显示:截至5月底,河南供销系统累计购进各类肥料213万吨、各类农药3400吨、农膜6550吨,约占该省社会需求量的52%、13%、15%。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法兰克福1月10日电(记者 马秀秀)2023年法兰克福国际家用及商用纺织品展览会(下称“法兰克福家纺展”)10日在德国法兰克福开幕。

  <strong><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strong>我们以往经常说“崇洋”,但现在很多中国年轻人喜欢“国潮”“华流”,从东西文化吸引力的变化,能看出哪些历史逻辑?

  黄金市场方面,去年在俄乌冲突背景下,黄金避险属性凸显,但高企的通胀率及美联储后续的持续加息政策,让金价持续震荡,全年金价的波动突破400美元,纽约市场金价结算价全年最终仅较前一年涨幅不足0.1%。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各国央行去年3季度购买黄金总量近400吨,环比增长了115%,创下2000年以来最大的央行单季购金量。考虑各国央行购金的带动作用及美联储加息预期的减弱,黄金价格2023年也有望实现上涨。

  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黄溪连出席颁奖仪式并致辞。他说,此次“使馆之友”获奖者中既有德高望重、声誉卓著的侨领,又有勇毅担当、疫情下无私服务同胞的华社精英;既有矢志不渝、积极推广中华优秀文化的教育界代表,也有以促进文化交流互鉴为己任,用心用情讲述中国故事的媒体朋友;既有长期致力中菲友好的政府官员,也有全力救助中国公民的警务、医务工作者。虽然来自不同领域,但都是中菲友好的同行者,都为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相助相守的兄弟情谊作出了重要贡献。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10/67/11653813661022161427.jpg" alt="" />

  “那段时间,医院每天的用氧量都在5吨左右,达到日常用量峰值的两倍以上。储量6吨的液氧罐,以前供氧公司3天送一次就够用,那时要一天送一次。”北京老年医院总务处处长董文洲回忆,2022年12月17日前后,他已经感觉到医院用氧需求量特别大,总务处的日常工作之一就是负责医院氧气设备设施的运行和管理。

王嘉岳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