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银行突破了“警戒线”

来源: 慧聪网
2024-06-04 20:39:29

日本色女污污下载「あなたって最高ね。そういう考え方できるのって」と彼女は感心したように言った。「ごはん食べに行こう。おなか減っちゃったわ」  <strong>由单一医药向“科技+医药+金融”转变</strong>L4FfleO8-zc9qh8mcUIsHgwzx5WMHGK-上海银行突破了“警戒线”

  来源:瑞度

  文/瑞财经 徐酒眠

  追溯这起民事诉讼起因,还要从五年前上海银行托管的良卓资产旗下私募基金爆雷,开始说起。

  后者在上海银行浦三路支行前理财经理的推荐下,将私募基金误认为是上海银行的理财产品进行认购,单人起投金额均超100万元。

  因“良卓资产”案件,上海银行在2020年11月曾收上海银保监局多张罚单,其中包括上述人员对私售理财产品行为,负有直接责任被 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终身,时任行长池惠萍负有直接管理责任

  近年来,上海银行多次因不良贷款、投资资产管理等问题收到罚单,其内控管理机制引发投资者担忧。

  而罚单围城之外,上海银行还面临“掉队的境况。一方面,息差不断收窄,业绩连续多年增利不增收;另一方面转型失利,占据零售贷款大头的个人消费贷规模收缩、零售金融业务增收不增利。

  此外,上海银行的“金饭碗”也在贬值。过去的2023年,其人均薪酬为43.32万元,同比下降7.4万元,14.36%的缩水幅度在一众上市银行中处于较高水平。

  01

  减少计提补充利润

  立身于寸土寸金的上海滩,上海银行凭着得天独厚的区域地理及雄厚的城市经济实力,曾长期稳居城商行前三甲。

  2018年,上海银行的年收入增速一度高达32.49%,创下近10年最高,当期净利润增幅也高达17.65%。但自此之后,其经营业绩呈现出放缓迹象,最近两年营收甚至连续负增长。

  数据显示,2019年-2023年,上海银行的营收同比增幅分别为13.47%、1.90%、10.81%、-5.54%、-4.80%;对应净利润增幅分别为12.55%、2.89%、5.54%、1.08%、1.19%。

  进入2024年,“增利不增收”的局面仍在持续。今年一季度,上海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30.94亿元,同比减少0.92%;净利润约61.5亿元,同比增长1.77%。根据Wind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A股17家上市城商行平均营收增幅约为4.93%,净利平均增速为6.22%。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银行净利润还保持正向增长,主要在于信用减值损失计提的大幅减少。

  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一季度,上海银行对应期内信用减值损失为163.0亿元、114.3亿元、26.74亿元,分别同比下降18.38%、29.84%、22.73%。

  银行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是合规操作,但靠前期超额计提拨备的释放带来的利润增长不具备可持续性。有分析人士指出,上海银行提振业绩终究还是需要依靠主营业务的增长或经营效率的提升。

  不过,5月7日有投资者向上海银行提问:一季度营收比去年同期下降,净利润反比去年同期上升,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上海银行的回复是:利润增长主要来自营业成本的节约。

  02

  息差持续走低

  上海银行业绩乏力,与其不断走低的净息差关系颇深。

  上海银行副董事长、行长兼首席财务官施红敏直言,“净息差是银行业非常核心的财务指标,关系到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抵御风险能力”。

  但上海银行净息差,早在10年前的2013年就仅有2.18%,处在城商行末尾。最近几年,更是呈现持续走低之势。

  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3年,上海银行净息差分别为1.82%、1.74%、1.54%、1.34%。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数据,2023年末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69%,城市商业银行为1.57%,上海银行的净息差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准,有所承压。

  2024年一季度,上海银行净息差进一步跌至1.12%。同期,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54%,城市商业银行为1.45%。

  根据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的《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监管对银行净息差“合意”标准为1.8%以上。上海银行的净息差距离这一“警戒线”,正越来越远。

  逐年下滑的生息资产收益率,是上海银行净息差持续走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数据显示,2020年到2023年,上海银行的总生息资产的平均收益率分别为4.20%、4.01%、3.74%、3.62%,四年间下降了58个基点。

  其中,贷款平均收益率从2020年的5.06%下降到2023年的4.27%,四年间下降了79个基点。有分析表示,贷款收益率降幅大于整体生息资产的下滑幅度,某种程度上也带动了整体生息资产收益率的回落。

  03

  零售金融营收下滑

  “资产收益率和负债付息率的不对称下行,导致净息差收窄”,诚如施红敏所言,“最近几年,全行业净息差总体上持续下降,并处于相对较低水平”。

  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银行业的整体净息差普遍呈下滑趋势。在此背景下,零售业务被众多银行视为破局之道,上海银行也不例外,其将消费金融作为转型重点项目之一。

  在2023年财报中,上海银行将零售金融作为战略重点,表示要加快培育公司、零售、金融市场和同业重点领域业务特色。

  但就目前来看,上海银行的零售金融业务发展并不顺利。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上海银行零售客户2140.02万户,较上年末增长3.66%;同期个人存款余额5537.25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09%,在上海地区的市场份额排名第4位,较上年末提高1位;个人贷款和垫款余额4217.8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29%。

  客户、个人贷款和垫款增长,但零售金融业绩却在下滑,2023年该业务板块实现营收合计为146.86亿元,较2022年的152.99亿元下降约4.01%;实现利润总额36.28亿元,较2022年的38.48亿元同比下降5.72%。

  有行业观察者直言,2018年上海银行零售金融业务为106.91亿元,利润总额为42.37亿元,意味着近5年来,上海银行的零售金融业务一直处于“增收不增利”的趋势。

  梳理上海银行的发展,2016年前的零售贷款主要以按揭贷款为主。2016年胡友联上任行长之后,开始将重心放在了消费贷和零售业务上。

  借助蚂蚁金服、微众银行等互联网平台,上海银行消费贷一路高歌猛进,2019年,增长到1751亿元,取代住房按揭贷款占比成为其第一大零售贷款来源。上海银行也由此成为城商行消费贷龙头,享誉城商行“消费贷之王”的称号。

  04

  罚单围城

  2023年末,朱健辞去上海银行副董事长、行长等职务,回归老东家国泰君安,副行长施红敏升任行长。

  施红敏与董事长金煜形成上海银行新的领导核心,除了如何提振业绩之外,二人还面临着公司合规经营方面的挑战。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以来上海银行出现了50余次违规行为,被罚金额合计超1.46亿元。过去的2023年,上海银行因多项违规行为受到了监管机构的重罚,累计罚款金额超过1亿元。

  其中,2023年11月17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对上海银行开出两张罚单,涉及32项违法违规行为,罚款总额为1380万元。其中多项违法违规事实涉及EAST数据漏报或错报、数据存在偏差。

  2023年4月,上海银行因违规办理内保外贷、虚增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量等8项违规行为,被处以9834.5万元的罚款,并没收违法所得19.9万元。此外,涉事的三名责任人也被分别警告,并处以6万至7万元不等的罚款。

  此外,上海银行备受关注的内控问题还涉及房地产领域的风险。

  去年10月,上海银行向法院起诉了宝能集团、姚振华等6名被告,追讨25.8亿元人民币的借款。如今大半年过去了,这起官司尚无最新进展披露,追回相关款项并无具体时间表。此外,上海银行还卷入到对恒大的授信名单之中,但没有披露相关金额。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上海银行董事长金煜、新任行长施红敏,被认为或许存在超期任职的现象。金煜自2015年2月上任至今超过9年,施红敏的任期超过10年。

  而根据监管层2019年发布的《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员工履职回避工作的指导意见》中规定,关键人员和重要岗位员工有轮岗要求,轮岗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7年。

责任编辑:曹睿潼

  <strong>央视网消息:</strong>随着新冠感染人数的增加,全国多地迎来重症救治高峰。而收治重症患者的ICU病房,可以说是拯救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接下来,我们到江苏扬州一家医院的ICU,探访那里的情况。

  <strong>全国道路交通影响预报</strong>

  报道称,过去三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努力防止疫情在境内扩散的中国,现在正迅速退出严格的疫情防控政策。此外,中国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措施来帮助国内的房地产开发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