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开启夏日转场

来源: 秀目传媒
2024-06-15 03:42:39

  中新社赤峰6月14日电 (奥蓝)14日起,一场浩大的游牧迁徙在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巴彦温都尔苏木上演。未来4天,1200余户牧民、12.8万头(只)牲畜从冬营地定居点出发,分期分批沿海哈尔河、苏金河、达拉尔河及其支流,向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外的6个夏营地同时进发。

  巴彦温都尔苏木位于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核心区。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于2022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目前全球唯一一个蒙古族特色的草原游牧系统。这里保留了较为完整的森林、灌丛、草原、湿地生态系统,牧民保留着区分冬营地和夏营地、逐水草而居的蒙古族传统游牧生产生活方式。

  当地政府在沿途设置了3个卡口,用于清点入场牲畜数量,保证夏营地内草畜平衡。14日是转场第一天,凌晨3时许,已经有牧民在卡口等候。

  清点数量、核对通行证、放行……阵阵细雨中,一切井井有条。大部分畜群边行进边吃草,牧户们有的骑马,有的骑摩托,有的开车,还有的徒步,与牲畜一起匀速前进。沿途能看到三三两两的牧户席地而坐,休憩进食。

  “等去了夏营地我们就轻松了,牛羊对那边很熟悉,几乎不用操心。”白音察干嘎查牧民赛毕力格是“80后”,和两户邻居早上4时赶着牛群出发。记者在卡口见到他时已近11时,35公里的转场路刚走一半。“3家一共80多头牛,每年都一起走,大家互相照应。”

  之后直至9月底,牧民们将在夏营地“安营扎寨”,牧牛放羊。夏营地的百万亩草场都在生态红线内,不允许建房屋,家家都扎起蒙古包。不少人家的蒙古包在迁徙前就已提前扎好。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内蒙古广袤草原上,大部分牧民选择定居生活,但仍有不少牧民保留着游牧迁徙的习惯。日前,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一场60户牧民、2万头牲畜的转场刚刚结束;1天后,百公里外的通辽市扎鲁特旗又将进行一场500余户牧民、5.8万头牛的转场活动。

  “这里牧草丰美,视野辽阔,很适合牲畜过夏。”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罕达盖苏木白音布日德嘎查牧民嘎础拉日前和家人带着200头牛、200匹马、2000只羊完成了70公里的夏日转场行动。“我们巴尔虎蒙古族有着逐水草而居的传统。我开始经营畜牧产业后,也延续着这一 传统,这都是为了草原能保护得更好。未来,草更绿,水更清。”(完)

  余宏杰团队还写道,如果协同使用“推动疫苗接种、提升抗病毒疗法的可及性、采取更严格的非药物公卫干预措施”这三种手段,将避免医疗挤兑,使新冠死亡数降至流感水平。这过程中,尤为关键的两点,一是促进60岁以上老年人群应接尽接加强针,死亡人数能降低60.8%;二是广泛使用新冠抗病毒药物如Paxlovid(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

  从全国来看,截至11月27日,共3万多确诊病例,其中重症100多例。常继乐指出,现在提高老年人全程接种率和加强针“非常必要、非常重要,而且非常紧迫”。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刘晓峰11月22日表示,近期北京发现的2例重症感染者均未接种加强针,60岁及以上感染者全程和加强免疫接种率均偏低,80岁及以上感染者加强免疫接种率不足30%。

  “冬季平均偏暖和极寒天气的频发并不矛盾,一个是气候平均,一个是阶段性降温”,姚遥说,根据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罗德海研究员团队的最新研究进展,平均来讲,拉尼娜年冬季乌拉尔阻塞对应的低压槽的位置更有利于寒潮天气的爆发。

  劳荣枝身穿防护服,佩戴口罩进入法庭。与上一次庭审相比,这一次,劳荣枝修剪了齐耳短发,情绪颇为稳定。她坐在上诉人席中,认真地听着审判长宣读裁定书摘要。

  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深圳市政府“先招人,后盖楼”有先见之明。如果先盖楼,后招人,没有人才,医科院也会犹如“空中楼阁”一般成了摆设,毫无实用价值。

林士易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