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百人深夜“会战” 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再添“动能”

来源: 千龙网
2024-06-07 09:46:12

  中新网南宁11月16日电 题:广西南宁百人深夜“会战” 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再添“动能”

  作者 梁天翔 赖伟兴

  近日,凌晨3时30分,广西南宁南站编组场灯火通明,随着驼2线最后一列车辆解体重新编组作业结束,迎来的将是一场设备改造升级“大会战”。

  南宁南站编组场位于西部陆海新通道上的关键节点,管控着编组场内30个股道列车的重新编组,日均解编车辆上万辆,是国铁南宁局重要编组枢纽站之一。

  “此次施工是对南宁南驼峰线212#道岔进行更换,由于该处道岔为专线4151道岔,原有的设备已无法满足当前运量及运输安全要求,我们决定对站场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将其更换为专线CZ2209道岔,提高南宁南站列车编组能力。”跟班盯控的线路科主任领工员黎子忠说道。

  4时30分,防护员传来封锁命令已下达的消息,全体作业人员迅速进入岔区,驼峰线道岔更换施工正式拉开序幕。施工现场灯火通明,机械设备轰鸣此起彼伏,在施工负责人莫云统一指挥下,扣件组、岔排组、测量组、锯轨组等各个小组按照预先工作安排,迅速展开换岔各项任务。

  作业人员率先启动涂油机,伴随着涂油机的阵阵轰鸣声,一组组扣件被松卸下来;拆除既有道岔、切割钢轨、平整路基、组装岔排,施工井然有序进行中。

  “大家准备好吊轨车,用钢丝绳牵引道岔轨排。”由于现场太嘈杂,工长农拥权只能大声喊道。

  只见大伙纷纷上前,三人一组,一人挂钩,其余两人用力摇转吊轨车把手。不一会,“铁汉”们个个大汗淋漓,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庞不停地滴落,身上的黄马褂也被汗水渗透。

  “本次施工,段主管业务科室为我们协调了2台挖掘机、1台夹枕机、2台轨道车,大型机械的加入更加安全,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而且减少了人工劳力的成本。”车间主任范家相说。

  在作业人员的相互配合下,整组旧道岔被精准拆除,夹枕机依次将旧轨枕移至线路外,随后小型挖掘机开始进行平整道床底砟。

  “滑轮已就位,轨道车准备推进,注意控制速度!”范家相在对讲机里喊道。“可以推进,司机明白!”副司机不断挥动着黄旗,指挥着轨道车将新道岔缓缓推送至指定位置。新道岔就位后,各小组开始对联结零件进行安装,随着石砟的回填,捣固组也在班长韦治云指挥下进行捣固作业,顿时间,施工现场烟雾缭绕。

  “离天窗点结束时间还有60分钟。”8时30分,对讲机里依次传出驻站防护员和现场防护员的提醒声。“好的,大家抓紧时间调整轨距、水平,把扣件复紧到位。”韦治云一边应答,一边布置工作。

  韦治云手提道尺,一会儿检查轨距水平,一会儿把脸贴在轨面上瞄视钢轨的高低方向,一会儿又用画笔在轨枕上标注需要调整的参数。

  紧接着,轨道车开始进行卸砟作业。卸完道砟后, 作业人员立马上前使用威克捣固机对新换道岔进行捣固作业。

  9时30分,百人“会战”结束,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再添“动能”。(完)

  2022年,中国有6家造船企业进入了全球造船三大指标的前10强名单。然而,在40年前,当胡可一刚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工程系毕业,进入江南造船厂时,世界船市上几乎看不到中国船企的影子。

  去年9月,王莉的幼儿园比往年少招了30人,空出来的一间教室,她决定用更小的孩子填满,于是新开了一个托班:主要招收2岁半~3岁的孩子。今年,如果招生人数进一步下降,王莉打算开更多托班,并考虑向更小年龄段延伸。托班收费不受政府指导价限制,每人每月是2700元,这笔“额外收入”就成了幼儿园当下的救命稻草。

  从1977年到1982年,邓小平12次谈到船舶工业。“我们造的船,比日本便宜,我们的劳动力便宜,一定可以竞争过日本。”邓小平在1978年6月28日在听取六机部和海军汇报后断言。邓小平还建议,“要多造船,出口船,赚外汇,主要多搞中小船,以民养军。”“造船工业最大的问题是技术改造,要积极引进技术。”“引进技术应该是全面的,包括管理在内。”

  在香港,出生率下跌已引发了一轮幼儿园关停潮和裁员潮。特区政府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香港出生人数仅为3.25万,死亡人数却达到6.21万,自2021年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后,香港出生率进一步创下新低。与此同时,香港教育工作者联合会(简称“教联会”)2022年5月调研了235所幼儿园后发现,平均每所幼儿园流失学生数约占全校人数13%~27%。超过70%的幼儿园出现财政困难,10%的幼儿园称明后两年内可能停办。到了12月,教联会再度调查发现,超过五成的幼儿园明确表示会裁减教师。截至2022年10月,香港已有20所幼儿园关闭。

  王莉已做好了未来3~5年可能要裁员的准备。在她看来,普惠性民办园的补贴模式不可持续,最终要自力更生。面对越来越少的孩子,要想突围,唯一的出路是面向市场,提供特色课程和更加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她希望政策未来能至少“开个口子”。

  1978年后,中国船舶工业通过引进技术、合作生产、设备进口等多种方式,在较短时间内快速缩短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按照“推船下海”的指示,在国内无路可走的中国船舶工业要去国际市场上寻找出路,问题是突破口在哪?

谢秉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