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多国推动经济多元化 中阿合作提速升级

来源: 华商网
2024-06-07 16:06:00

  非石油部门快速发展

  国际油价在今年4月初攀升至91美元/桶后出现震荡下跌。5月份以来,美国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保持在76美元/桶至80美元/桶,伦敦布伦特原油则基本低于85美元/桶。根据国际能源机构最新预测,受工业活动低迷影响,全球石油需求增长前景可能继续走弱,今年石油需求增长预计将减少至110万桶/日。

  对此,中东产油国纷纷延长石油减产措施,放缓石油生产出口步伐。“石油需求对中东产油国的经济增长起着关键作用。”普华永道中东地区合伙人兼首席经济学家理查德·博克沙尔说,“尽管如此,非石油行业的强劲增长预计将抵消这些影响。”

  外交学院中东研究中心主任高尚涛表示,海湾国 家提出了许多雄心勃勃的计划,包括沙特“2030愿景”、阿联酋“2071百年计划”、卡塔尔“2030愿景”等。这些计划与愿景关注民生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了对新能源、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和高科技等领域的投入。

  此前IMF预测,海湾阿拉伯国家非石油部门2023年平均增长率为4.2%。根据目前部分国家披露的数据,海湾多国超出IMF预期值。其中,沙特2023年非石油部门同比增长11%,收入达到4577亿沙特里亚尔,占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50%;阿联酋2023年非石油部门实现同比增长6.2%,收入达到1.25万亿迪拉姆,占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73%。

  今年上半年以来,受新订单和产量急剧上升的推动,沙特、阿联酋等国家的非石油经济部门继续保持扩张态势。沙特一季度非石油出口较2023年同期增长3.3%,其中3月份化学及相关工业产品出口量较上月大幅增长19%。IMF近日预计,鉴于阿联酋经济增长基础广泛,旅游业、建筑业、制造业和金融服务业保持强劲增长活力,2024年该国实际GDP增长有望达到4%。

  吸引大量外来资金

  在中东多国推行经济多元化进程中,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开放的政策和经贸环境,正为该地区的发展带来新机遇。

  以阿联酋的转型成果为例,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教授王晋告诉记者,以打造中东商贸枢纽为目标,阿联酋出台了一系列推动经济开放的政策,包括允许外国投资者拥有在岸公司100%所有权、实行更加灵活的签证政策等,打造出了更加宽松的投融资环境,从而更好吸引全球资金和人才。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报告,在2023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下降18%的情况下,阿联酋FDI大幅增长28%,增幅居全球第二位。

  当前涌入中东投资“热土”的外来资金,不仅关注传统的能源与基础设施领域,新能源、大数据、人工智能、人造卫星等领域也成为投资热门。“大跨步式发展新兴技术已成为当前部分中东国家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举措。”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研究员邹志强表示,近年来,沙特等国家通过改组国内投资机构,更好引导资金流向新兴科技领域;同时为了解决技术储备不足等问题,还不断创造有利环境吸引科技初创企业和跨国公司。

  不过,中东经济转型发展也存在隐忧。邹志强表示,受美联储持续收紧货币政策影响,中东多国近年来承受着本币贬值和通货膨胀压力。当前美联储降息政策迟迟未见出台,不利于新兴经济体吸引外资,对于埃及、摩洛哥等中东非产油国来说也造成了较大的财政压力;同时局部地区通胀仍难以缓解,比如土耳其今年5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去年同期上涨75.45%,严重威胁当地民生和市场稳定。

  此外,IMF指出,中东地区地缘政治局势复杂严峻,将对该地区经济活动造成压力。

  中阿合作提速升级

  当前,中国正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中东国家也在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海湾国家与中国相互看好,双方立足各自的资源禀赋和市场要素,形成快速增长的合作热潮。

  高尚涛表示,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合作秉持平等友善的伙伴精神,尊重地区国家自主选择,真正造福双方人民。越来越多的中东国家愿意将其自身发展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行战略对接,这将是双方合作不变的大方向。

  目前,全部22个阿拉伯国家和阿盟都同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阿实施了200多个大型合作项目,从基础设施建设到生产装备升级,再到物流运输条件改善,合作成果惠及双方近20亿人,有效促进了相关地区商品、资金、技术、人员的大流通。

  近期举办的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再次取得丰硕成果。“中阿合作论坛已成立20年,相关合作机制较为成熟健全,有利于中东各国根据自身发展需求与中国开展合作对接。”邹志强表示。

  据悉,春节期间,广西边检总站友谊关边检站将加强流量监测、优化勤务组织、做足应急准备,更好地保障每一名出入境旅客,全力确保口岸通关安全、有序、高效。(完)

  <strong>嫦娥逐月 天问探火将开启新篇章</strong>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成都1月19日电 (记者 刘忠俊)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19日透露,其下属的中核同创(成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中核同创”)联合中国核电工程公司(下称:“中核工程”)设计建造的“龙焰一号”等离子体高温熔融工程样机,经10天连续调试运行,成功实现首炉玻璃体出料。这标志着“龙焰一号”工程样机顺利完成第一阶段连续运行实验,即将转入长周期工艺实验运行。

  据介绍,韩国环境部在今年1月3日的业务报告中宣布2023年是韩国绿色产业新增长动力的元年,并提出仅今年就将创造20万亿韩元(约合162.04亿美元)规模订单的成效目标。

  作者 孙赟飞 黄勇盛 李肖彤

  此外,营业收入利润率、研发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均实现较好提升。其中,14个地州市首次实现全部盈利,利润总额60.71亿元、增长47.9%,乌鲁木齐、阿克苏、克拉玛依、博州利润总额均超5亿元,巴州、博州、昌吉、伊犁、克州、塔城利润增速超100%;中泰集团首次跻身世界500强。

陈均天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