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东盟国民体质与健康促进国际学术会议召开

来源: 盖饭娱乐
2024-06-02 07:12:50

  中新网宁波11月17日电(张煜欢 郭天奇)17日,首届中国—东盟国民体质与健康促进国际学术会议在浙江宁波开幕,来自东盟10国的体育部门公务人员、体育科研专家以及国内业界代表等近200人参加会议,增进中国与东盟各国在国民体质与运动促进健康领域的交流合作,以体育合作为契机,共建“运动促进健康一带一路”。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体育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健康是人类共同的追求,建设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是各国体育健康事业交流互鉴的共同目标。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刘国永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自2019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和《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发布以来,中国始终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今年9月,首届中国—东盟体育部长会在泰国清迈成功举办,与会成员国家达成合作共识,将以体育促进人文交流。国家体育总局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积极推动中国—东盟合作的常态化、体系化、制度化,在体质监测、健康促进、全民健身等领域共商共建新路径。

  开幕式上,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马丁·泰勒在致辞中提到,体育活动对于人类健康福祉有着重要影响,而体育活动往往需要城市相关硬件设施的支持。希望未来城市能打造出更多鼓励人们开展体育活动的良好环境,世界卫生组织也做好准备与各国携手合作,促进健康公平可及,在全球范围内创建“人人享有健康”的未来。

  体育与健康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已不言而喻。现场,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司长丁东在主旨报告中提出,相关部门要完善体卫融合政策保障这“一个中心”,以“体中有医,医中有体”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广泛、有效地融合,以加强体卫复合型人才培养、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为“两个基点”,通过搭建公共服务智慧平台、提升体卫融合服务效率、建立主动健康教育体系等“多点支撑”,全面系统谋划推进体卫融合工作。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曹景伟介绍,2000年中国首次开展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监测样本最多、统计数据最详细的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在这20余年中,中国建立了以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质监测中心、地市级体质监测中心以及区县、社区体质测定站为架构的四级监测网络,逐步形成了独具 特色的国民体质监测体系。未来希望能与东盟国家共同探索国民体质与健康促进领域方面的务实合作。

  随后,东盟成员国文莱、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依次作主题报告,分享各国促进体质健康的相关经验,并开展中国—东盟体质促进健康国际合作研讨。在圆桌会议上,各方一致赞成就加强中国—东盟相关机构在国民体质与健康促进方面开展广泛合作,推动各方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事业的发展、联合进行科学研究和科普活动,共享成果、互鉴经验。

  此外,中国与东盟各国代表还同意将国民体质与健康促进国际学术会议设置为周期性召开的会议,共同商讨会议召开相关事宜。(完)

  灌肠卤煮火烧的手艺是从我爷爷那儿传下来的。早在1932年,我爷爷就在天桥市场开始支小吃摊儿。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父亲在永定门附近的天桥百货商场开了个门脸儿。一直到2000年,天桥启动危改工程,生意停了几年。2005年,门脸儿搬到天桥南大街以西三百米的现址。

  我听长辈们说,新中国成立以前,从天桥到前门的大街上,一溜儿都是杂耍、练把式的。我出生与长大的公平胡同里,住满了如皮匠、铜匠、练武的、说相声的、拉洋片的等各色师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天桥“文艺复兴”过,我放了学,常常上街看摔跤、吞宝剑和胸口碎大石。这类露天演出在1985年后就少了,直至消失。

  市政协委员、山东中颖智超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冯颖超建议打造“淄博美食”App及“淄博烧烤”地图攻略,清晰标注和说明淄博市区旅游景点、当地美食、公交路线等,为外地游客来淄提供导航规划和精准定位。

  据杨力介绍,广东公立本科高校普遍是500分制,考试两天,科目为政治、英语及两门专业课。他当时考了320多分,被一个公立的本科学校录取,该校于2018年从学院更名为大学。但如果只是求个本科学历,一些民办本科200分也能上。

  “政府购车补贴截止时间提前了,要求开票时间在3月26日之前,目前店内最大的优惠是1万元,还有一款新车可以享受9.9元终身保养优惠。”湖北武汉一家东风风行的销售人员说。

  据官网介绍,西北工业大学(简称西工大)坐落于陕西西安,是一所以发展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学校1960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七五”“八五”均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高校之一,1995年首批进入“211工程”,2001年进入“985工程”,2017年进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是“卓越大学联盟”成员高校,是“一带一路”航天创新联盟发起高校。建校以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公诚勇毅”校训,弘扬“三实一新”(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开拓创新)校风,确定了“五个以”(以学生为根、以育人为本、以学者为要、以学术为魂、以责任为重)的办学理念。在扎根西部、献身国防的建设历程中,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育领军人才,始终坚持科技创新、铸国之重器,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担时代大任,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书写了新中国历史上的多个“第一”,为武器装备研制、国防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安全可控和西部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是连续两次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授予“重大贡献奖”的唯一高校。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和表彰奖励。

方肇俊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