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落细税费优惠,支持企业科技创新

来源: 猫眼娱乐
2024-06-26 00:34:34

  向秋

  财政部3月12日公布《我国支持科技创新主要税费优惠政策指引》(下文简称“指引”),包括50多条主要科技创新税费优惠政策、40多项税收征管规定和行业管理办法等。(3月12日央视新闻)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 产力的核心要素。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

  创新是发展第一动力,研发经费是科技创新活动的源头之水。2023年,中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达到33278亿元,比上年增长8.1%,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64%,其中基础研究经费2212亿元,比上年增长9.3%,占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比重为6.65%。从科技创新成效看,去年我国在量子技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正式投产,C919大飞机实现商业运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组件“新三样”出口增速喜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要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在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企业作为经营主体,是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参与者,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国企业的创新规模量级和全球竞争力持续提升。从研发经费投入来看,“十四五”以来,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全社会比重超过77%,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稳固。从企业创新活力来看,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截至2023年底,我国国内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达42.7万家,较上年增加7.2万家。国内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90.9万件,占比增至71.2%,首次超过七成,创新实力进一步凸显。过去一年,税费优惠举措接连落地,“真金白银”的支持政策,让企业创新更有底气。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持续突出企业的关键作用。健全科技创新政策支持体系,强化政策引导作用,能够激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增强企业科技创新主动性。当前,企业的创新投入与创新收入仍存在难以实现平衡的情况,特别是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前期投入较大、投资回报周期较长,企业在长期的创新投入与短期的营收生存之间难以取舍。随着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相继实施,一套覆盖面广、优惠力度大、涵盖企业创新全流程各环节的税收支持政策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其中,税费优惠政策主要聚焦研发投入、创业投资、研发设备、重点产业链、鼓励创业创新等方面,不断夯实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

  去年3月,国家发改委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文件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新型储能将从商业化步入规模化发展时期。据媒体不完全统计,截至去年,全国已有近30个省份出台“十四五”新型储能规划或新能源配置储能文件。

  这一晃,将近10年时间过去了。无论是中国篮协与CBA公司,都依然没有任何扩军的迹象。广西威壮俱乐部无缘CBA的时间就变得愈发漫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067亿元,同比增长3.5%。按消费类型分,1—2月份,商品零售68638亿元,同比增长2.9%。通讯器材类零售1030亿元,同比下降8.2%。

  文章还指出,能源领域相对集中的能源审批权和国有企业的垄断经营权,很容易成为想要进入或涉足能源行业的企业或个人公关的对象,导致能源领域成为权力寻租的重灾区。

  从自然增长率指标看,人口自然增长为正的省份多数分布在更重视传统生育文化的南方和西部省份,显示经济水平并非生育意愿的决定性因素。人口专家指出,这对“越发达,越少生”的观点提出了挑战,也提醒决策者在制定支持生育政策时,除了考虑生养子女的经济负担,也不能忽视生育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贾若祥谈到,从整体来看,沈阳当前面临的最重要问题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需要瞄准“五大安全”的战略要求,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通过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培育更多能够吸引“金凤凰”的“梧桐树”。

林木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