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产能真的“过剩”了吗?听听专家、企业家怎么说

来源: 新浪财经
2024-06-01 06:18:21

  “这是走在最前沿的钠离子电池,难道说这种电池也过剩吗?”会上,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常务副会长、清华大学俄罗斯研究院副院长吴大辉说,“很多中国企业,追求的是高新科技、技术创新。这类技术在国内仅仅是刚刚起步,不可能谈到过剩的问题。”

  研发钠离子电池技术的这家企业,是来自徐州的淮海控股。董事长安继文说:“钠离子电池应该是锂离子电池储能的替代品,将会替代电池的整个应用领域。这项技术的应用十分广阔,且会呈爆发式发展,我把它看作是人类社会的复兴产业。”

  经济学博士、北京丰台区政协委员黄永刚表示,从出口到出海日益成为中国企业重要的发展战略,出口并不是贸易摩擦下的被动外迁和过剩的产能输出,而是经济增长的内在诉求和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

  为什么这么说?黄永刚解释道,因为我国目前已进入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向智能化、信息化文明转化的过程,每个国家和地区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有些国家还刚刚进入工业化,有的国家还是农业文明。而我国已经进入后工业化,像北京现代服务业已经超过70%,每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

  泰国,传统汽车产业链完备。但在中企入驻之前,这里还未有完整的新能源和智能汽车产业链。“第一,我们出海先进的技术、先进的产品;第二,出海中国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我们在泰国设厂,发展非常快。”广汽埃安董事会秘书刘飞雷言语间难掩自豪,“今年2月,我们在泰国纯电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占有率是14.2%,排名第一。”

  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会长和振伟表示,因为性价比,我们招致一些西方国家的不满,实际上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完全是无稽之谈。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已经非常有影响力,得到了全球大多数国家的认可。

  “先进的产能是永远不会过剩的。” 旭合科技是一家专注于高效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的企业,副董事长崔海峰说,“我们一直秉持着量产一代产品,同时储备一代产品,马上研发一代产品,在产业方始终处于领先一小步的地位上。国际上的一些门槛,对我们走出去的企业来讲,是危机,也是机遇和动力。”

  据国际能源署测算,为达到 碳中和目标,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4500万辆,是2022年的4.5倍;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将达到820吉瓦,是2022年的约4倍。当前产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众多发展中国家对新能源产品的潜在需求巨大。

  在圆桌会议上,上海合作组织前秘书长弗拉基米尔·诺罗夫说,中亚有非常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光伏、水电、风电。利用这些清洁能源,不仅能够实现地区的能源需求,同时也可以帮助地区逐步退出化石燃料,实现净零排放。中国是中亚地区非常重要的投资伙伴。

  论坛现场,哈萨克斯坦阿塔梅肯全国企业家商会主席团主席莱姆贝克·巴塔洛夫说:“中国是哈萨克斯坦前五大投资来源国之一。我们愿意继续扩大同中方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挖掘两国的能源合作潜能。”

  “中国是全球新能源发展的一个重要贡献者,甚至可以说是引领者。成本的降低,其实是为全球更大规模的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实现对传统化石能源替代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副院长杨雷说。

  “国际传播需相互理解,民心相通。”该负责人表示,山东安丘深化友城合作交流,剪纸作品“孔夫子杏林讲学图”、木版年画“郑板桥词抄”、金砂壶“安丘八景”等一批非遗产品,带着文化交流互通的使命漂洋过海来到友城德国巴伐利亚州“尼山书屋——中国文化之角”。

  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28日,埃尼集团首席执行官克劳迪奥·德斯卡尔齐(Claudio Descalzi)召开发布会表示,这份总投资高达80亿美元的协议是在意大利总理梅洛尼访问的黎波里的背景下签署的。

  聊天成为他快速了解周围环境的渠道。慢慢地,徐则臣认识了一批“漂”在北京的朋友,卖盗版碟的小贩、追寻梦想的文艺青年……逐渐成为他生活圈里的一部分。

  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曾在其研报中称,苹果公司为保证供应,曾将部分高端苹果手机订单转移至富士康之外的其它组装代加工厂,虽然此消息一直未获得苹果公司的官方证实,却加剧了外界对苹果为分散供应风险,可能逐渐减少对富士康依赖的担忧。

  常州市金融监管局局长刘敏表示,全球光伏龙头企业天合光能(688599.SH)、港股动力电池第一股中创新航(03931.HK)等链主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募投、并购等运作放大优势,推动当地新能源产业链不断延伸锻强。接下来将深入挖掘“发储送用”各个环节优质企业,支持上市公司积极布局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推动新能源板块产值和市值实现双万亿。

  从质的提升看:一是发展动能持续积蓄。从工业看,新动能产业增长快、韧性足,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7.1%,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7%,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11.4个和8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产量分别增长39.6%和28.7%。从规模以上服务业看,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1-11月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6%,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7.6%。

陈信瑶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