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首倡地湖南花垣“锰三角”变“绿三角”

来源: 上游新闻
2024-06-06 05:16:15

  中新网湘西6月4日电 (张雪盈)夏日微雨,漫步于湖南花垣县边城茶峒古镇清水江河畔,只见两岸吊脚楼参差玲珑,野鸭戏水于江上,蓝天碧水交相辉映。

  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花垣县位于湖南省西部,湘、渝、黔交界处,境内锰、铅锌等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锰、锌、钒等矿产23种,其中探明锰矿储量3100万吨、铅锌矿储量1300万吨,是“锰三角”的核心区。

  20世纪70年代,花垣县全面开发锰、铅、锌等矿产资源,与“ 开锰矿、发锰财、猛发财”伴生而来的,是掠夺式开发和粗放型生产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

  2005年至2021年,花垣锰产业历经三轮整治,永久性封堵1195个矿洞,并将原有的31个锰矿采矿权整合为4个,逐步退出产能落后的冶炼企业。

  “钱是赚了,但日子过得心惊胆战。”当地有名的“矿老板”麻兴刚亲历了花垣锰产业整治的全过程,他坦言,环保、安全标准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严,谋求转型才是硬道理。

  历史遗留问题多、污染治理成本高、产业发展水平低等现实难题,意味着“锰三角”治理要面对许多难啃的“硬骨头”。2021年以来,中央、省、州、县持续加大投入,累计投入近10亿元用于花垣县锰产业综合整治,终使沈从文《边城》的原型地花垣重现旖旎风光。

  为使矿区民众逐步摆脱对矿业的依赖,花垣县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在关闭的尾矿库及矿坪上种植了8000余亩蚕桑,帮助民众就业增收;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在闭库尾矿库上实施增减挂钩项目面积4325.6亩,实现收益1.69亿元。

  如今,站在花垣县民乐镇海拔880多米的巴傩山顶远眺,满目疮痍的荒山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青山叠翠、茶树绵延。看着一手发展起来的千亩黄金茶种植基地,成功转型的麻兴刚满脸自豪,“现在发展绿色经济,看着荒山复绿,心里也安心多了。”

  昔日靠山挖矿的龙潭镇成功变身“一村一个养牛场”的黄牛小镇;满山废旧矿棚矿坪的猫儿乡,村民靠桑蚕种养端起“生态饭碗”……如今,8大特色农业产业、50万亩规模、100亿产值的“851工程”在花垣县全县铺开,绘就了当地乡村振兴的“绿底色”。

  “我们将继续扛牢‘锰三角’治理的政治责任,真正把‘锰三角’治理为‘绿三角’,一步步蜕变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金三角’,成就民族团结进步的‘铁三角’。”中共湘西州委副书记、花垣县委书记廖良辉说。(完)

  据介绍,在便民停放点位施划与管理方面,沈阳市持续优化停车点位设置,加强停放点位日常监管;在企业服务质量监管方面,鼓励企业提高车型更新频率,降低车辆故障率,逐步引入共享电动自行车智能安全头盔,保障市民用车安全,提升单车企业运维服务标准,建立健全考核制度,规范车辆维保行为;在智慧化共治共管方面,开发完成“随手拍”,建成共享单车智慧监管平台,实现共享单车管理水平全国领先。

  2022年度A股十大IPO,科创板占据7席。创下2022年科创板IPO最高融资纪录,是国产医学影像设备龙头企业联影医疗。联影医疗融资额达109.88亿元,既是2022年度A股TOP3的IPO,也是科创板开板以来仅次于中芯国际和百济神州的第三大IPO。

  “五个一百”,透过文字和光影见证奋斗的人民。我们透过文字和光影,把镜头置放到广袤大地,在更多的一线去了解时代的奔跑者、砥砺前行的中华儿女。不管是在田间地头耕耘的新农人,是在科研一线攀登高峰的创新者,是在边防一线坚守的青年身影,还是在皑皑白雪中护航“钢铁长龙”平安通行的铁路人……这些平凡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答卷,成为了网络空间那些直抵人心的动人故事,让更多有穿透力的作品在网络空间不断涌现。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广州1月4日电 (记者 蔡敏婕)记者4日从广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获悉,广州公布12个国际化街区试点,其中包括越秀区二沙岛街区、荔湾区沙面街区、番禺区祈福新邨街区等。

  以岭药业独家专利药连花清瘟胶囊,是治感冒防流感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代表性中成药,多次在国内外病毒类呼吸道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连花清瘟因其广谱抗病毒、抗炎效果,及显著的临床退热、缓解全身酸痛、咽干咽痛等系列作用,成为国家诊疗方案、各省治疗方案推荐次数最多的中成药。截至目前,已在俄罗斯、加拿大、巴西等30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进入多国抗疫药品白名单和患者居家治疗方案。

  不过孙亚民表示,XBB在我国还不是主要流行株,这几个城市应都属境外输入。

许丽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