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浙江旅游观察:出境游市场加速复苏,未来可期

来源: IT之家
2024-06-10 12:26:59

  中新网杭州2月21日电 题:浙江旅游观察:出境游市场加速复苏,未来可期

  作者 王题题 蓝伊旎

  今年春节,随着假期时间延长、免签政策加持以及国际航班运力增长,浙江出境游火热。日前,浙江多个旅行社的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春节期间 出境游复苏加速,出境游市场未来可期。

  多个OTA平台的相关数据也印证了“出境游加速复苏”这一趋势。比如,飞猪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出境游预订量创下近4年峰值,较去年同比增加近10倍;携程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出境游、入境游订单均超过2019年同期,尤其入境游较2019年增长48%。

  当然,出境游市场的恢复并非一蹴而就。

  浙江新世界国际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出境中心总经理朱超表示,从2023年暑假开始,出境游的数据基本已在翻倍增长。这也为春节假期出境游市场的加速恢复垫底了基础。

  据悉,随着中国签证政策不断优化调整和通关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旅客出入境意愿进一步提升。加之2024年迎来了近年来最长的春节假期,春节前后出行需求进一步得到释放。

  朱超还透露,由于出境长线游售卖期需提前3-5个月,因此,今年春节期间出境游的各国旅行团总体销量良好。2024年春节期间出境游单量差不多已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1/2。其中,最先名额报满的是澳大利亚等旅游长线,其次是东南亚海岛游线和日韩游线,这些游线报团、咨询也很火爆。

  浙江省中青国际旅游有限公司公民旅游总部副总经理俞文杰也表示,今年春节假期出境游订单量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35%左右。其中,出境长线游中,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相对最好,其次是欧洲。

  出境游市场的变化趋势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朱超提到,近期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官宣免签政策对出境游市场释放了利好信号,东南亚国家流量明显上升。“免签后,我们的泰国游线订单量增长了50%左右。”

  除了免签政策发布,国内城市飞往旅行目的地国家的国际航线显著增加,也为出境游市场加速复苏注入强劲动力。

  朱超说,“之前杭州飞马来西亚的航班不多,如今有了直飞航班,而且免签后航线班次还增加了。因此,我们马来西亚游线的订单量涨幅也在50%左右。”

  如其所言,据悉,为了便利游客出境游,今年春运,浙江省内7个运输机场航班计划起降6万架次,同比增长约19%,预计旅客吞吐量923万人次,同比增长39.1%;同时增加了国际航线班次,比如杭州机场计划新增马尔代夫、富国岛、长滩岛等地旅游包机,并加密香港、新加坡、吉隆坡、东京、首尔、曼谷等国际地区热门客运航线。

  值得注意的是,出境游市场在加速复苏的同时,也出现了新变化。朱超说,出境游如今的消费结构在发生变化。相对于传统的几十人大型旅行团,小团游、定制游订单占比呈现出明显增长趋势。

  同时,她还提到,中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等国际邮轮受到国内游客热捧,或将成为新一年出境游的新消费亮点。

  谈及出境游市场的未来,从该旅行社今年3月的预订单来看,朱超认为,2024年的出境游市场未来可期。

  俞文杰也同样看好出境游市场,他相信,随着一系列利好信号的释放,2024年的出境游市场是大有可为的。(完)

  余宏杰团队还写道,如果协同使用“推动疫苗接种、提升抗病毒疗法的可及性、采取更严格的非药物公卫干预措施”这三种手段,将避免医疗挤兑,使新冠死亡数降至流感水平。这过程中,尤为关键的两点,一是促进60岁以上老年人群应接尽接加强针,死亡人数能降低60.8%;二是广泛使用新冠抗病毒药物如Paxlovid(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

  11月1日召开的“2022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知名结构生物学家颜宁宣布,她将辞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一职回国,创建深圳医院科学院(以下简称“深圳医科院”)。

  李如琦表示,有研究表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全球寒潮/冷空气发生频率的确在降低,影响我国的寒潮/冷空气次数总体也呈减少趋势,但是极端寒潮发生的频率和数量并未随着冬季气温的增高而减少,寒潮的强度也并未降低。今年两次极端冷事件也说明了极端冷事件的强度在增强,特殊性在于今年爆发得更频繁、更剧烈。

  11月30日,南昌气温一夜间骤降10余度,冬日的阴冷一早就袭来了。当天上午,备受关注的劳荣枝案二审在江西高院进行公开宣判,大皖新闻记者在法庭现场进行了旁听。

  为防止医疗挤兑和减轻隔离压力,香港从2月初开始推行“居安抗疫”,允许轻症、无症状的阳性感染者居家隔离,并发布居家隔离指引,这也是新加坡、美国、德国等多数国家目前采取的分级措施:轻症居家、重症收治。

  前述病毒学家分析说,根据全球大数据统计,总体来讲,新冠病毒毒力越来越弱将是一个总趋势,但同时传播力越来越强,会造成很大感染面。相较而言,18岁至59岁人群较易感,但不易发展为重症,老年人和有基础病人群容易成为重症患者。

吴家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