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茅台被茅台自营店鉴定为真 缘何茅台的防伪体系发挥不了作用

来源: 羊城派
2024-06-23 22:42:29

此事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质疑,缘何厂家自身的防伪技术发挥不了作用?

自制假茅台被鉴定为真

回看这次事件,经贵州茅台酒销售有限公司核实,5月11日上午10:00、5月18日上午09:42,登记为宋先生、施女士的两位客户分别到公司安徽合肥、湖北武汉两家自营店开展产品鉴定,由公司鉴定员蔡某、陈某分别对客户提供的53%vol 500ml贵州茅台酒(癸卯兔年)产品进行鉴定,鉴定人员口头出具了“鉴定为真”的鉴定结果,鉴定过程未按要求详细记录产品信息。

6月21日,贵州茅台酒销售有限公司派出专项服务小组到河南郑州(客户所在地),在取得客户同意后,6月22日上午9时,由1名资深外观鉴定专家和 1名白酒国家评委组成现场鉴定小组,对所涉产品进行外观和酒体鉴定。鉴定结果为:该产品外包装系使用回收和假冒材料制作,酒体与53%vol 500ml贵州茅台酒(癸卯兔年)风格不符,系假冒产品。

上面涉及的是茅台飞天兔年生肖酒。

“经贵州茅台酒销售有限公司内部调查,在5月11日、5月18日鉴定过程中,鉴定员蔡某、陈某存在鉴定操作不细致、不严谨的问题,反映出公司在产品鉴定流程管理上存在薄弱环节。公司将继续以消费者为中心,持续提升产品鉴定专业能力和数字化水平,加强产品鉴定管理体系建设。针对利用回收包材制作假冒产品等痛点问题,不断优化产品防伪溯源体系,切实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贵州茅台酒销售有限公司表示。

第一财经记者从知情人士获悉,贵州茅台各省级茅台销售公司直营店为了提供茅台酒鉴别的准确率,下一步计划减少每日预约鉴定的人数,让每一次鉴定都有充足的时间实施全方位鉴定,确保鉴定茅台真伪的准确度。

防伪体系仍有待完善

一直以来,假茅台酒在市场中横行。

2023年底和2024年初,上海公安机关就破获了两起制售假冒知名品牌白酒茅台系列案,涉案金额超千万元。两案的造假方式较为接近,都是从网上低价购入大量假冒茅台包材,并从一些餐馆、饭店、烟酒店高价收购空酒瓶,采购散装调制高度白酒、低价白酒灌装进知名品牌高档品牌白酒瓶内并进行贴标、包装等工序加工,其后批发烟酒店分销。

但这次假茅台被茅台自营店鉴定为真事件,一定程度引发市场担忧。

“茅台专卖店打假工作人员无法辨别回收材料拼凑的高仿茅台酒的情况,会让市面茅台收藏者感觉恐慌,会诱导更多逐利者铤而走险去从事高仿茅台的生意,也会让投资人感觉到公司巨大研发升级防伪投资打了水漂,也让茅粉恐慌,因为不知道自己存的茅台酒或喝的茅台酒哪一瓶是真的,这种恐慌可能会加大茅台酒市场价格震荡下行。”武汉京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肖竹青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有白酒行业观察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假茅台酒造假的伎俩主要有,一是真酒的胶帽拔下来套在假酒上,造假者回收真酒瓶灌装假酒将其再封装;二是利用专业设备在瓶身上钻出针孔,将里面的真酒抽出,灌入其他价格便宜的酒等。多年来,酒类的防伪技术确实在升级,但能不能防住这些造假手法,有待商榷。酒类的包材防伪技术仍需要探索出一套可以让绝大部分消费者判断出真假的体系。

白酒分析师蔡学飞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茅台酒是造假重灾区,茅台厂家虽然有着官方的鉴定体系,但并不代表能够解决所有的造假问题,产品打假是企业、行业与社会共同的工作,单纯交给企业方面负责可能过于苛刻了。白酒的防伪系统本身比较复杂,而且近年来,白酒的造假手段也更加隐蔽,加上鉴定流程的疏忽,但并不能否定茅台官方在产品鉴定的权威性,以及这些年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取得的成绩,还是要理性看待此次事件。

目前贵州茅台酒销售有限公司也表示,针对利用回收包材制作假冒产品等痛点问题,不断优化产品防伪溯源体系,切实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原标题:假茅台被茅台自营店鉴定为真,缘何茅台的防伪体系发挥不了作用

  在本次年度评选中,国际体育记协将体育赛事分为综合性赛事和单项赛事,其中综合性赛事得票数位居前三的分别是北京冬奥会,包含田径、体操、自行车、乒乓球等9个项目的慕尼黑“综合型”欧锦赛,以及伯明翰英联邦运动会。

  “长城上到底藏有多少暗门?”

  美西方舆论对马科斯的这次访问也很关注,但显然他们的关注点和菲律宾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他们七嘴八舌听起来一片嘈杂,但始终紧盯马科斯一再强调希望淡化的南海争端,找到其中的缝隙处用力制造、放大中菲之间的龃龉和争议,对马科斯访华以及中菲合作都是一副阴阳怪气的腔调。他们努力的方向与菲律宾的利益和愿望都是背道而驰的,却与华盛顿在南海搬弄是非、挑拨离间的步调保持一致。这是需要中菲特别是菲律宾以及所有南海地区国家保持高度警惕的。

  <strong>延续清澈的爱</strong>

  在助力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方面,国家开发银行将积极支持相关部门推广电力、氢能、天然气、先进生物液体燃料等新能源、清洁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支持运输主体更新改造新型运输工具和装备,支持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区域内省会城市、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开展新能源出租车、新能源公交车替代,助力新型节能低碳型运输工具推广。

  临近午夜,调度中心屏幕上,醒目的红色字体提示仍有40多单待派。这是上海一所普通120医疗急救中心的跨年时刻,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陷入了焦灼。

韩晓萍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