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教授陈昌凤:人工智能正在催生传播新模式

来源: 齐鲁晚报网
2024-06-23 19:03:42

  生成 式AI正在革新知识生产

  如今,人工智能已经渗透进人类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无论是媒体的融合升级,还是世界各个国家的发展战略,都将人工智能纳入其中。因此陈昌凤认为,人工智能已经进入到深层的应用阶段,在这一阶段,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革新知识生产,从而改变人类认知。

  北京时间11月7日凌晨,Open AI举办首届开发者大会,作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学者,陈昌凤渴望见证AI的最新发展。大会也不负她的期待,会上展示了许多前人无法想象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对我来说,很震撼的一个应用是你输入的信息可以多到什么程度?可以输入到类似于300页的书那么多。”她解释,比如你将一本300页的书输入人工智能AGI,它就可以形成摘要、解读,还可以与读者进行交流。

  在陈昌凤看来,这是人工智能AGI的一次颠覆性革命。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改变知识生产模式,它不仅可以读、听,还可以说,甚至可以跟人类进行互动。

  AI改变着新闻传播的模式

  生成式人工智能也在催生新闻传播新模式。陈昌凤描述了人工智能在新闻采编过程中的一个应用场景:记者将采访对象的简历输入人工智能应用软件,要求它“拟出10个深思熟虑、敏锐的采访问题”,软件就可以交出一份精彩的采访提纲。

  除了类似小场景的应用,大模型也有机会在媒体行业落地,在人工智能赋能下,策、采、编、审、发、评全流程、全链条都可实现数智化。

  陈昌凤特别提到了封面科技设计的大模型应用:“我们可以看到,封面科技现在确实是非常快速的,已经把大模型过渡应用、落地到小模型来垂直化训练,并且用媒体的数据来训练。”

  数据是生成式AI时代的中心

  分享的最后,陈昌凤也剖析了中国在人工智能发展中面临的挑战——数据的限制。

  她认为,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数据就是中心。“比较可惜的是,中国没有经过从数字化时代到数据化时代非常好的转向,很多数字化信息,还没有办法形成结构化的数据,这就导致现在中文的可用数据是非常有限的,这对我们整个中华文明发展是很大的一个挑战。”她说。

  因此,陈昌凤呼吁媒体工作者能够真正担起一些责任,不只是做好一个新闻报道,还要想到为未来、为中华文化和文明多作一些基础性贡献,多作一些数据的贡献。而且,这些贡献最好不要限制于中国范围内,最好能够在国际上造成影响,也就是对外传播。

  新闻工作者会被人工智能替代吗?分享中,陈昌凤也没有绕开这个问题。她说:“人工智能有可能让很多人失去职业,但是最先占领技术高点,最先理解并推动、使用技术的人,他是永远不会被替代的。”

A:其实古往今来最伟大的那些球员,都在世界杯上有过很厉害的表现,世界杯是最大的舞台,在这里拿出最好的表现,肯定也更容易赢得江湖地位。

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回溯时光,1986年,由马拉多纳带领的阿根廷队在世界杯总决赛中以3比2的比分战胜了德国战车,拿到了世界杯冠军。次年,及1987年梅西出生在阿根廷圣菲省罗萨里奥。

她早产了3个月

1960年12月14日,联合国大会发布第1514号决议,决议强调:“考虑到联合国在帮助托管地和非自治领地内的独立运动方面的重要作用,认识到世界人民迫切希望消灭一切形式的殖民主义......重申各国人民可以为了自己的目的在互利和国际法的基础上自由地处理他们的自然财富和资源,而不损害以互利原则和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经济合作所产生的任何义务。”

有些人他们抢走了清洁工的工作,但在国外大多数体育场馆,清洁工在完成工作后就可以下班。就算他们提前结束,工资也不会减少,所以我觉得没什么可担心的。而且,这么大的工作量的大型体育场,也不会几个日本支持者的参与打扫而减少多少负担。还有一些球迷在国内比赛和海外比赛中捡拾垃圾。我认为这是日本球迷的一个很好的做法,特别是他们不仅仅是在世界杯上这么做。在外国媒体中,没有像日本国内那样大肆夸奖,也没有嘲讽,所以我认为如果他们今后继续这样做是完全可以的。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好的行为,即使它只是在世界杯期间。

蔡志行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