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的“满月”:自己当家、自己闹事

来源: 北晚新视觉网
2024-06-23 15:13:58

  赖清德执政满月了。

  各项数据指标都在下降,尤其是行政团队的公众满意度。这一点与他一个月前的雄心壮志、豪言壮语大相径庭。台媒称,仅31天,赖清德的“蜜月期”已结束。

  “看不出效果”的岛内施政

  他在“5·20”讲话中将“多数尊重少数”凌驾于“少数服从多数”这一普遍共识之前,毫不敬畏民意、无视蓝白两党的高度共识。

  议场内的对决也延展至场外。赖当局用“朝野和解”的口号昭告百姓,以期中间选民的好感,一个月后的答案却是社会撕裂进一步加剧,赖本人践行何谓“自己当家、自己闹事”。

  上任前,岛内一部分分析人士看好赖当局行政团队的用人选择,尤其是经济决策团队负责人的人选。只一个月后,舆论对于当局经济政策的理性预期,被民进党自行打脸。

  行政当局负责人卓荣泰率领所谓“行动AI团队”的民调满意度竟全部在个位数,经济主管部门负责人郭智辉以6.3%的“高分”居冠,一些部门的负责人满意度不到1%。有81.8%的民众对新团队施政不置可否,民众对新人不熟悉,对所谓的新政策也无感。

  郭智辉好不容易回应民众用电诉求,表达了“拥核”主张,却被意识形态先行的赖清德掐死在了腹中。有媒体比喻,“重启核电”被民进党“强制关机”。再后来,这位“郭部长”多次发表有关能源政策荒腔走板的言论,让民众哗然。

  岛内有关AI的讨论热潮仍在持续,赖当局也蹭上了热点,提出打造“AI岛”的预想。他看不见抑或选择性失明的是,岛内产业失衡正在半导体产业急剧扩张的过程中加剧,贫富差距加大的弊病积重难返。

  就在执政满月前夕,赖清德宣布将成立三个委员会,涉及气候、健康及防务。台湾民众党主席柯文哲说,设置各种机构,除了安插他们自己人外,看不出什么效果。而对于新团队执政“看不出效果”,也是过去一个月民进党对内施政的最好总结。

  谋“独”态势升高

  在岛内选举中只有四成得票率的赖清德,上台前最让民众不放心的就是其几乎赤裸的“台独”野心。上台一个月,这一点他确实“没让人失望”。

  亲绿民调机构“台湾民意基金会”的满月调查显示,赖清德只获得不到半数选民的支持,其声望较上月重挫9.8个百分点。以一个百分点代表19.5万人计算,他上任一个月就流失了200万人的支持。

  通常而言,良好的开端往往能为四年任期积蓄民意能量。从这个角度,赖清德用一个月就让自己与团队“漏了气”。负向的数据表现、纷乱的政治局势,归根溯源都与赖一意孤行的“台独”理念有莫大关联。

  自上台以来,赖清德就两岸议题招式频出。与他相处多年的岛内政治人物在“5·20”前就有担心,赖的冲动性格是未来四年两岸关系的不确定因素之一。这一点,他也同样“没让人失望”。“当家闹事”的言行,不仅对内,更表露于两岸。

  赖清德在多个场合谈及其立场,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在一档政论节目回顾,第一次是“5·20”讲话偷渡“台独”;第二次是接受外媒采访时将“两岸”与“两国”划等号,并甩锅马英九;第三次是在纪念黄埔军校百年的活动中鼓动军队为“抗中保台”而战。

  桩桩件件过为已甚,无不令岛内关心两岸关系的人士忧虑。台湾主流媒体罕见地在社论文章中鲜明表态,新领导人“不合格”。

  无视民意对于战争的恐惧,人们看见的新领导人是“台独工作者”,但并不“务实”。《世界日报》的评论认为,这种“不务实”体现在,他无法区分台湾当局领导人和民进党领导人的角色。

  私募排排数据显示,2022全年,1835只期货及衍生品私募产品,平均收益率达6.39%<strong>(也是2022年唯二平均收益为正</strong><strong>的两大策略),</strong><strong>共有1180只产品取得正向收益,正收益占比达64.31%。</strong>

  在成都去年两集中土地供应中,总计供应169宗、成交156宗、流拍13宗,整体流拍率为7.7%;四个批次成交楼面均价均超9000元/平方米,前两批次平均溢价率与去年三批次基本持平,三、四批次溢价率相对较低。

  詹少锋提醒,阳康人群在返程中除做好戴口罩等防护措施外,也要注意预防血栓的形成。途中可以多喝水,避免血液过于黏稠;增加下车、起身活动双下肢的频率,实在无法活动时,可以反复做绷直脚背、勾起脚尖的动作,以达到不断挤压腿部肌肉、促进下肢血液循环的效果。如果此前已经形成过血栓的阳康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提前服用预防性药物,穿着弹力袜。

  <strong>乌克兰组建无人机部队</strong>

  <strong>苏州乐园营销部负责人 张建</strong><strong>婷</strong><strong>:</strong>整体客流量目前已经超出了往年同期的一个客流最高点,预计会上浮30%左右,是我们同期的一个历史新高。

  说起非遗,其实“常驻”于春晚的非遗,得数戏曲类。京剧、川剧、豫剧、越剧、粤剧、昆曲、黄梅戏等非遗项目都登上过春晚的舞台,陪全国人民共迎新春。2023年春晚,戏曲节目《华彩梨园》广邀戏曲名家、“80后”“90后”的青年一代戏曲演员和少儿戏曲爱好者同台献技。在今年的《华彩梨园》中,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福建莆仙戏首次登上春晚舞台。

陈雯欢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