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压玩具“捏碎”烦恼却存在“甲醛超标”隐患

来源: 舜网
2024-06-06 23:27:18

  通讯员 拉蒂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马燕

  解压玩具可能“甲醛超标”

  所谓“捏捏”或“捏捏乐”,是一种慢回弹解压玩具,其制作材料通常为硅胶和色膏,可做成消费者喜欢的各种形状,如面包、水果等食物,猫狗等动物。6月5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在多个电商、社交平台搜索“捏捏”,都跳出来不少选择。这些“捏捏”色彩丰富、形式多样,外观逼真可爱。看上去是绵软的材质。有网友表示,拿在手里肆意捏弄,有一种烦恼和压力一捏就碎、尽在掌控的感觉。

  记者搜索发现,这些“捏捏”的销售数量不错。有店方表示“销量过万”“ 上万粉丝”,好评率在90

  不过,也有网友在热帖中提醒“捏捏”甲醛超标。在某社交平台,有网友表示,又是长痘,又是结膜炎,心里舒坦了,身体却亮起了红灯。还有“捏捏”卖家表示,因制作“捏捏”导致身体不适,最终选择闭店。

  平台提醒:部分产品含有毒物质

  记者搜索“捏捏”时,某平台跳出一条醒目的提示:“部分产品含有毒物质,请避免大量接触与误食”。

  据《中国消费者报》记者报道:一些解压玩具的材质注明为TPR。这种材料为热塑性橡胶,回弹性和耐磨性都不错,但TPR材料的制作须添加增塑剂,如果使用的TPR材料不合格或者生产过程控制不严格,玩具就可能会出现邻苯超标,也可能因着色剂引入有害物质及其他不被相关法规许可的物质。

  有部分个人卖家销售的“捏捏”为纯手工制作,且使用的材料为食品级硅胶,商家也会在店铺主页内说明这些信息。然而,更多卖家只在乎“捏捏”外表是否可爱,并不在意也很难保证材料的安全性,他们大多是买来胶水等材料自己在家制作。虽然很多都声称自己使用的是“食品级材料”,但线上流通的不少“捏捏”都是“三无”产品,安全性无法保障。

  省消保委建议:

  解压类产品加强质量监管检测

  江苏省消保委分析,“捏捏”的火爆出圈反映了当下不少消费者关注商品带来的情绪价值,愿意通过消费满足情绪需求。然而,新奇的“捏捏”绝非解压放松的最优选,其实暗藏风险:

  一方面,“捏捏”价格水涨船高,部分手工制作“捏捏”甚至引入预售、二手拍卖等营销手段,消费者冲动盲目消费,看似在为解压买单,实则在为经济增负。

  另一方面,现阶段“捏捏”生产及销售渠道混乱,经营主体鱼龙混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材料安全性无法保障,且频繁揉捏还会使灰尘、细菌附着玩具表面;部分食品仿真类“捏捏”做工以假乱真,对消费者特别是未成年人而言,存在误食吞咽危险。

  作者 高雨晴 刘旸

  针对影响业绩预告准确性的不确定因素及其影响程度,ST时万提示风险称,一方面,目前包含商誉在内的长期资产减值评估工作尚未完成,初步结果显示剩余商誉全额计提减值3221万元,除商誉之外的其他长期资产减值结论尚无法确认,最终评估估值结论需年审会计师进行认定。

  本报石家庄1月30日电 (记者史自强)近日,河北雄安新区印发《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打造政务服务升级版工作方案》,提出雄安新区将围绕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重点环节,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

  资深市场人士桂浩明对记者表示,春节期间在疫情防控、经济恢复等方面,市场感受到向好的氛围。在此背景下,A股市场在春节后首个交易日实现上涨,投资者对后市的预期良好,做多力量不断积聚。

  在投资人士普遍看好2023年市场行情的大环境下,为何春节后首日基金发行却稍显冷淡?有业内人士透露,今年春节后新发基金数量减少或许是由于新发基金的审批有所放缓,通常从产品上报到获批大概需要3到6个月的时间,从公司前期申报产品的获批速度来看,此次产品获批似乎有所放缓。

  1月28日,一位不愿具名的吉林省汽车行业人士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这个趋势也是不可逆转的,不论是在南方还是在东北。从新能源汽车充电模式的角度看,换电模式更多还是应该应用于运营车辆,比如公交车或是出租车,因为这些车辆需要长时间行驶,空闲率比较低。

林子欣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