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场景多样化 “粽子江湖”演绎新风潮

来源: 北京商报
2024-06-10 19:47:11

  中新社嘉兴6月9日电 题:消费场景多样化  “粽子江湖”演绎新风潮

  作者 胡丰盛 黄彦君

  生长于浙江嘉兴的金庸,曾在书中写到三只粽子。一只由宁中则赠予令狐冲,饱含养育之情;一只由程英裹给杨过,传达爱慕之意;一只由双儿包给韦小宝,追忆江南之味。

  故乡,是游子一生的底色。不论对金庸,还是其笔下的江湖儿女,抑或今日追求端午“仪式感”的现代人,粽子里包裹的,总有一味乡情。

  “大肉粽、豆沙粽、蛋黄粽、梅干菜粽等老口味‘江湖地位’稳固,这几年推出的高汤粽也很受欢迎。我们门店的粽子都是现包现煮,用最新鲜的粽子,创新再现原本前店后厂的老传统。”嘉兴一老字号粽子企业董事长邵建国说,在本地人心中,老底子味道始终占据一席之地。

  身处鱼米之乡,粽子融入了浙江人的日常饮食,本土化创意十足——嘉兴海盐黑猪肉粽子,从养殖场直通餐桌;湖州特色“鱼粽”,滋味鲜香;金华火腿粽子,层次丰富、口味独特。

  定居嘉兴嘉善的袁亚娟是一位“台湾媳妇”,对她来说,小时候吃嘉兴粽子,后来和台湾婆婆学做台湾粽子,两种粽子各有特色,都是经典的“古早味”。两岸端午习俗相似,情谊也互通。

  北方粽子喜甜,蜜枣白糖最佳;南方粽子爱咸,咸蛋黄、五花肉更易拔得头筹。“甜咸之争”、口味之别背后,粽子产品不断迭代升级:冰皮粽子、冰激凌粽子等满足尝鲜的味蕾,结合外国口味的XO酱粽子、咖喱粽子受到许多消费者青睐。交汇碰撞中,粽子的时尚内涵日渐丰富。

  当老字号引领新时尚,粽子,已从地方小吃化身特色产业。有行业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粽子市场总量增幅将达到8%,首次突破百亿元人民币大关。从地域分布上看,浙江有粽子企业1061家,稳居全国第一位。

  同是老字号品牌,对于嘉兴市另一家粽子企业CEO吴大星而言,粽子中饱含文化意味。

  “端午节是世界级非遗,我们希望将粽子作为一种表达方式,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让文化、品牌、品质三者环环相扣。”吴大星还观察到,当前,年轻人对传统食品兴趣浓厚,在文化传承方面也有更多新思路,可以成为老字号焕发新生的“主力军”。

  如其所言,年轻态的经营者、消费者,催生了多样化销售 场景。“国潮”“悦己”的风,也吹到了“粽子界”。

  “年轻人的消费观更注重彰显个性、取悦自己。通过探店直播、推出跨界新品、创新包装设计等方式,自然会为品牌带来流量。”嘉兴某老牌粽子企业副总经理徐炜认为,场景化销售、增添情绪价值,是老品牌吸引年轻消费者的两大“法宝”,创新“玩法”才能跟上时代。(完)

  安徽淮南市凤台县常庙村的种粮大户刘兴杰种了1100亩水稻。“今年收成不错,水稻亩产接近1700斤。”刘兴杰说,“在托管模式下,由农管家公司牵头开展农资农机集中采购,议价能力显著提升,比如今年农管家公司集中采购的秋季小麦种子,价格是2.3元/斤,而如果是小农户自己购买,价格大约是3.2/斤,每斤便宜0.9元。眼下水稻每斤卖价1.3元,刨去成本,每亩还能净赚五六百块钱。”

  在此背景下,农资补贴犹如及时雨,滋润了赵金诚等种粮大户的心田。他透露,今年分3次下发的农资一次性补贴每亩总共可以拿到70元钱,再加上小麦直补每亩135元,两季作物每亩地共拿到200元的补贴。“今年粮食卖价也高,夏粮小麦每斤1.5元,卖一季小麦全年种粮成本就补回来了,秋粮玉米打多少卖多少都是赚头了,眼下玉米价格也不错,20个水的卖价一斤1.3元,全年下来一亩能赚近2000元。这几年种粮政策越来越好,补贴也越来越多,近三年种粮食,每年都净赚几十万元。”赵金诚对种粮收益很满意。

  颜宁的科研成果更令人瞩目——2009年以来,她以通讯作者身份在国际最有影响力的顶级学术期刊《自然》《科学》《细胞》上发表了19篇论文,其中两篇被《科学》“年度十大进展”引用。

  否则,德国外交部长安娜莱娜·贝尔伯克也不会马不停蹄——先于10月底先后飞往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再回到德国,在明斯特会见七国集团(G7)外长。

  出征前,孙铭徽、阿不都沙拉木等人离开了国家队。前者在联赛期间,遭遇了较为严重的肩伤。其实,放眼来到伊朗的14人,包括周琦、周鹏、王哲林、沈梓捷等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伤病。

  韩国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月至9月,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装机量达到341.3 GWh,同比增长75.2%。其中,宁德时代位居榜首,市场份额达35.1%。在榜单的前10位中,有6家中国企业上榜,产业集中度可见一斑。

赖一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